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曼妙的身姿 穿越百年而来的旗袍工艺
电影节、奥运会、模特大赛、APEC会议……太多的地方都有中国旗袍的旖旎身影。然而,您知道吗?旗袍最早起源于遥远而偏僻的赫图阿拉老城,从辽宁抚顺出发,走117公里,到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再向东行5公里便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在高尔山下兴建了抚顺城。“抚顺”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不料,夺了明朝江山的恰恰是崛起于抚顺赫图阿拉老城的爱新觉罗氏。更让人唏嘘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又在此地被改造成为一名普通公民。
一个王朝的背影就在这历史的潮涨潮落中渐行渐远,但兴起于这个民族的服饰却经过百年改良,一步步走出石砌的山城,走进繁华的都市,走向时尚中心,惊艳了整个世界。这正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尺短寸长的魅力所在。
旗袍源于八旗的“旗装”
日出长白依格啦/月落呼兰哈达/苏子河边树柴栅/马蹄行歌山对答/汗王的城在横岗上/启运的鼓响天下/啊,遥远的赫图阿拉……循着这首《遥远的赫图阿拉》, 记者走进这座石砌的山城,这个满语意思是“平顶的小山岗”的地方,在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前,只是一个地理位置标识,没有一丝光环。
西汉时期,它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汉武帝元封二年,西汉征卫满,次年灭其国,置汉四郡,名为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这里属玄菟郡;公元前82年,汉昭帝调整玄菟郡疆界,废真番郡和临屯郡,将其并入玄菟郡管辖范围,同时郡治也设在了这个叫作“赫图阿拉”的地方。此后数百年,历史波谲云诡。
就在抚顺建城219年后,公元1603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开始筑内城,两年后又筑外城环之。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黄衣称朕,建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21年,后金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辽阳,1625年,又迁都至沈阳。1636年,皇太极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顺治帝北京登基。统治了270多年、修了270多年长城的明朝就这样灰飞烟灭,即便是戚继光修的八达岭、徐达修的山海关也没能阻挡住清军的马蹄。
与清军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北京的,还有八旗人的旗装,并借助爱新觉罗氏强大的皇权统治,引发了中国服饰文化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
百年演变终成服饰时尚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与匈奴长期对峙,深受其害。赵武灵王发现本国军队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宽袖口,既不方便干活,也不利于打仗,于是就命令国人一律穿短衣窄袖、 长裤高靴的胡服,挽弓骑马练习射箭,最终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唐代, 胡服也风行一时,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四大时尚,可算异域文化在长安街头一次大面积逆袭。
“在婉容寂寞无聊的日子里,制作新式旗袍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从这些历史遗存下来的婉容老照片来看,婉容身着的新式旗袍已经与30年代海派旗袍无异。”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满懿,1992年起即师从于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1995年开始民族服饰研究,2005年出版了《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一书。
满族人在抚顺新宾的赫图阿拉城创建了八旗制度,这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旗人所着的服饰被称之为“旗袍”。早先的“满族旗袍”是便于满族先民马上骑射生活,后来男式旗袍演变成直筒长袍,女式旗袍则演变成为当今中国服饰的时尚。随着时代变迁,旗袍经历了新宾旗袍、宫廷旗袍、民国旗袍、海派旗袍及现代旗袍的世纪演变,如今成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时尚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讲起旗袍的百年演变,抚顺市旅游委主任刘季春如数家珍,条分缕析。
据史料记载,宣统元年即对满族女性所扮装束统称为“旗装”。包括有“旗头、旗袍、旗鞋”,皆为其他民族对满族人服饰的特定称谓。满族人对本民族的服饰有着自己的称谓,发型称为“大拉翅”,袍服称为“西极根”或“衣介儿”,鞋称为“乌拉”。满懿告诉记者,旗装造型完整严谨,清高不凡,一扫过去服饰的沉闷,却又毫无冶艳和媚俗之态。正是它的出现,给中国服装的样式、色彩、做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从压抑中爆发出来的喜悦。
从民族服饰到文化符号
7月9日晚的抚顺,美丽的月牙岛生态公园火树银花,在一段美妙的原创歌曲《遥远的赫图阿拉》之后,抚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蒲信子接过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的“旗袍故里”牌匾。
“与其他地区的服饰不同,满族旗袍一直处于不断转变过程中。正因为此,旗袍才能从一个部落服饰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时尚女性喜爱的服饰。”满懿向记者介绍,满族旗袍无论是旧样还是新款,核心服制从未改变,其特点:1、连身。从没采纳汉族服饰中的上下分身制。2、无褶无皱,平直端庄。从没追求汉服那样的宽大与飘逸。 3、侧摆开衩,无论衩口的高低移动,无论单双,从没改变开合形制,从没遗失源于马背的袍服特点。4、以扣代系,多姿多彩的袢扣,以民族服饰细节的方式,从来没有离开旗袍的衣襟。
被授予“旗袍故里”称号后,辽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表示:“旗袍是一个重要的满族文化符号,无论是从文化旅游的角度还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打造‘旗袍故里’,以这一满族文化符号带动整个产业发展,都大有可为。”
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古老传统的记忆,新宾满族自治县旅游局去年开始面向全社会提出了“寻找百年老旗袍、讲述旗袍背后故事”的倡议。倡议发出后,乡亲们翻箱倒柜,找出当年祖辈留下来的老物件,85岁的石奶奶一个人就找出3件老旗袍。她说:“旗袍就是我们满族人的衣服,我们要把它传下去。”
记者看到,规划中的“旗袍小镇”坐落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城的西部新城,用地面积15.44万平方米,旗袍服饰手工生产基地、旗袍主题商业步行街、旗袍文化传媒影视中心、旗袍学院、旗袍公园等30多个主题项目次第布局。300多年前,满族服饰伴随着一个王朝出关入京,呼啸而去;300多年后,新宾欢迎世界各地人民回到赫图阿拉,体验一个王朝创业的艰辛,感受旗袍故里的百年神韵。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