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雕塑城”长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鲍盛华 赵洁 时间:2017年11月08日 字体:

长春市净月潭森林公园里的雕塑《净月女神》

长春市杏花邨公园里的雕塑《秋爽》

长春市南部新城里的雕塑《红绸舞》

位于长春市重庆路商业街上的雕塑《哺育》

一池碧水之上,一片苍翠林间,身姿曼妙的仙女斜靠弯月,思绪飘飞,《净月女神》雕塑在城市边缘的森林公园里一展人们对广寒月宫的美好向往。

164块花岗岩拼合而成的30余米高的雕塑上,三位少女手捧鲜花与和平鸽凌空起舞,《友谊和平春天》雕塑在城市次中心位置用恢宏的气势诠释着人们对待世界的态度。

这些雕塑都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里。令这座城市居民自豪的是,在7294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内,坐落着10座以雕塑为主题的公园,陈列着216个国家的雕塑作品。

近日,第五届世界雕塑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闭幕,发生在这座东北平原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沧桑巨变再次令世人瞩目,一座城市对雕塑长达20年的坚持开花结果,昔日的汽车城、电影城又有了一个新称号:雕塑城。

“长春已经成为真正的雕塑博物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 说,“在这里展示着来自世界的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最好的雕塑作品。”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表示,长春市提出让雕塑走进城市公共空间、融入广大市民生活, 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引领城市建设,这是落实党中央文化自信的实际举措,为全国文化事业作出了表率。

如今,迅速崛起的中国城市建设同时面临“千城一面”的困局。长春,20年持续不断地用雕塑给城市以“空间再造”,成为打破“千城一面”的榜样。

打造城市的“艺术范儿”

今年9月起,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的长春世界雕塑艺术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令人惊喜的是,除了国内艺术家的创作,博物馆还从希腊国家博物馆 及卫城博物馆引进了38件古希腊雕塑作品。而在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里,来自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非洲东南部国家的1.2万件雕刻和绘画等艺术作品 全部来自捐赠。该馆还收藏了6600多件马孔德木雕,其中最小的木雕只有5厘米,最大的则高达4米、重1.2吨,有多达60余个人物形象。

“这些作品在国内也是难得一见的。”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少清说,“这得益于长春雕塑城的建设,艺术家和收藏家认为这里是雕塑作 品的好归宿,这样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收藏或创作捐赠给长春。”如今,长春市已经建成并开放了6座汇聚了名家名作的雕塑博物馆。

早在1997年,时任长春市市长宋春华思考着一个问题:国内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但是“千城一面”,建筑的量越来越大,却缺乏人文内涵,只有物理 场所,缺少人文精神。经过与各部门反复探讨,宋春华形成了一个想法:用雕塑“塑造”城市。“以雕塑为主体的城市公共艺术,可以成为传递友谊、加深了解、增 进互信的使者,在推动人文交流、促进互学互鉴上发挥积极作用。”在第五届世界雕塑大会论坛上,宋春华这样说。

其实,在中国,我们从来不缺少对雕塑艺术的追求,一件件传世之作令人惊叹:秦代的兵马俑、汉朝的动物雕塑、隋唐时期的石窟佛雕塑……如今,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用中国人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气质,做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长春市于1997年召开了首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20年来,长春已经举办了18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5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全球近千名雕塑艺术家为长春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打造城市的“艺术范儿”已经成为长春市的“接力工程”,每一届政府都高度重视,20年来从未间断。在今年召开的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进一步 强调了长春未来要创建“东北亚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准备继续深入挖掘雕塑文化,擦亮“雕塑之城”名片。“要结合20年来的实践,对长春雕塑事业发展进行 更加深入、细致的谋划,使长春‘雕塑城’的称号叫得更响,使雕塑艺术更加深入人心、更具长久的生命力。”长春市市长刘长龙说。

追求艺术的“世界级”

在第五届世界雕塑大会期间,最瞩目的活动是以“‘一带一路’引领雕塑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城市雕塑高峰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家、建 筑家、艺术理论家、城市雕塑管理专家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世界雕塑盛事。要做就做“世界级”!在长春最初确定发展城市雕塑的时候,发起者和推动者就 坚持着这一原则。

“友谊、和平、春天”,是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在第二届雕塑大会的闭幕仪式上,通过了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共同确 认、签字的《城市雕塑——长春宣言》,确定了长春市“三年召开一次世界雕塑大会”的整体构想。在第四届世界雕塑大会中,长春市还正式倡导成立了雕塑公园国 际联盟。雕塑家们通过雕塑大会,建立了多种世界雕塑名品的收藏渠道,形成和出版了一批重要资料和文献,丰富了世界雕塑艺术的内涵。

“我太喜欢这里了,尤其喜欢看中国人的笑脸,中国是这样的丰富、活跃、充满生机,给了我强烈的灵感。”来自巴西的雕塑家伊里内欧·加尔西亚说。

长春市城市雕塑学会理事长刘天府介绍,现在长春“雕塑城”的名号在国外叫得甚至比国内更加响亮。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表示,雕塑家的作品在哪里,心就留在哪里,因此,世界文化在长春产生了一种具象的交流与汇集。

让艺术融入生活

在长春街头,不经意间就有一座独具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出自名家之手的雕塑出现在眼前。一座城市的艺术品格扑面而来。

长春城市之南的中轴线东侧,有一片占地达92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园,450多件(组)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作品在湖水边、林地里、草坪上永久陈列。 这是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融的一座现代城市雕塑公园,整个园区绿意葱茏,中西方雕塑瑰宝与大自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2017年2月,因其风光优美、艺术 气息浓烈,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被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基础上,长春市多方引进中外雕塑艺术精品,不断增加雕塑艺术馆藏,陆续建成了长春国际友好城市雕塑公园、双阳国际雕塑公园等一系列城市雕塑公园,吸纳了大批优秀的雕塑艺术品。众多雕塑作品,已经融入民众生活中。

从2016年开始,长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旧城改造。利用这一契机,相关部门在长春市东新路柴油机厂旧址精心打造了13组工业艺术雕塑景观,有螺丝齿轮组成的造型,也有钢铁制作的电车……这个城市开始用雕塑全方位记录自己的发展历史。

伊通河南北贯穿长春城区。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造和整治,河两岸形成了宽阔大气、郁郁葱葱的景观带,一个大型的带状城市公共空间被营造出来。而这 条景观带也是今年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的举办地。邀请展从国内外上千件投稿中筛选出近90件雕塑作品,作品完成后将永久摆放在伊通河两岸。

“艺术只有融入百姓,才能绽放光彩;只有与人民相结合,才能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说。

(记者鲍盛华 本报见习记者赵洁)

(本版照片均由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提供)

 

相关链接:

中外人士评说“雕塑长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为世界雕塑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20年来,长春雕塑发展很快。长春举办的雕塑展闻名世界,为世界雕塑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提升了长春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白俄罗斯艺术家参加了其中四次雕塑展,为长春留下了具有白俄罗斯民族特色的精美作品,这些作品寄托了白俄罗斯人民对长春人民的深厚友谊,也加强了白俄罗斯与中国人民、与长春人民的友好联系。

 

美国著名雕塑家戴文·劳伦斯·菲尔德:对中国和世界雕塑发展贡献非凡

长春雕塑展是目前世界上举办时间最长的雕塑展之一。这些展会对于中国和世界雕塑的发展贡献非凡,我的很多朋友和同行都曾来到长春,参与雕塑的制作或者讨论。

在我们创造的地方,人们可以散步、休息、思考和怀念;在我们创造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嬉戏玩耍,通过艺术发现生活的美。我们创造了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雕塑文化已经在长春扎下了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长春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中国近现 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长春紧密相连。保护、开发、放大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资源与禀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是多年来我们矢志不渝的 努力方向。雕塑是凝固的音乐,是活化的历史,也是时代精神的象征。可以说,雕塑文化已经在长春扎下了根,不仅直接推动了长春文化的繁荣发展兴盛,也见证了 长春振兴发展的轨迹。

 

长春市原市长宋春华:给城市公共空间注入人文内涵

无论是新区成片开发还是老城提升改造,都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摆在城市管理者议事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给这些公共空间注入人文 内涵。当前,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实施,各地对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城市公共艺术越来越重视,不少城市都有专项规划并分期付诸实施,使公共艺 术呈现出蓬勃兴起、快速发展的态势,它们对诠释城市的文化主题、表达城市愿景、塑造城市形象、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树立了中外雕塑文化交流的品牌

雕塑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城市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长春市连续举办世界雕塑大会,树立了这一 中外雕塑文化交流的品牌,为探索中国当代城市建设与艺术发展的结合,形成城市文化特色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示范性效果。

(记者鲍盛华、见习记者赵洁整理)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