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全景式呈现现代西方艺术史百年面貌
由商务印书馆与何香凝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于1月20日在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举行。
该丛书由著名艺术史学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担任主编,是一套系统介绍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的丛书,精选瓦尔堡、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哈斯克尔、弗里德伦德尔、扎克斯尔、温德、库尔茨等世界一流艺术史家的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的经典论著约50种,并由资深艺术史研究者和中青年译者共同精心翻译完成,力图全景式呈现现代西方艺术史学一个多世纪来的面貌和形态,为国内西方艺术史学研究提供全面详尽的资料、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艺术史学薪火相传的学术历程。
强强联手,名家云集
在座谈会上,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乐正维回顾了这套译丛的诞生,2013年10月,正在筹建文献研究馆的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专找到乐正维,谈到范景中老师已经选编好书目,当时计划46册,用五年完成。
“我意识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学术工程,是值得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项目。”因此何香凝美术馆积极投入这个译丛的出版工作。从2014年开始,何香凝美术馆和商务印书馆正式开展合作。“我们期待在未来五年里,这套书目全部翻译出版,能够对艺术史研究者、爱好者带来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也相信这些著作能对中国艺术史学和相关学科产生深入的影响。”
何香凝美术馆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何香凝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学术的研究和建设。而刚刚迎来120周年诞辰的商务印书馆则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译介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思想著作,其中“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曾被赞许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
在两家机构强强联手下,一大批艺术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云集响应,使得该译丛先期的《论艺术与鉴赏》(马克斯·J.弗里德伦德尔著,邵宏译)、《美术学院的历史》(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陈平译)、《艺术批评史》(廖内洛·文杜里著,邵宏译)、《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奥托·帕希特著,薛墨译)、《造假:艺术与伪造的权术》(伊恩·海伍德著,殷凌云、毕夏译)、《瓦尔堡思想传记》(E.H.贡布里希著,李本正译)、《历史及其图像》(弗朗西斯·哈斯克尔著,孔令伟译)等8部作品得以问世。而据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介绍,该译丛是开放的,目前看来,至少出50种。
范景中向商务印书馆赠送120周年诞辰墨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艺术史是体现国家学术水平的‘晴雨表’”
尽管艺术史学诞生不到两百年,但在范景中看来,其产生的学术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比如说比较文学学者提到帕诺夫斯基时常说,帕诺夫斯基的书是我们比较文学必读之作。”
“顺着这个思路,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学术研究以什么为‘晴雨表’,以什么为学术高峰的标志,我想那就是艺术史学科。我这么说,其他学科学者可能会不高兴。但我举个例子:在二战前,德国代表了欧洲乃至世界学术的高峰。后来很多德国学者逃到了美国,这里面除了科学家之外,就属艺术史学者影响最大。”
“如果把文字这块拿去之后,我们靠什么研究文明,完全靠图像。图像研究兴起后,很多学术大家都在关注图像,关注图像其实就是关注艺术史。现在视觉文化的兴起席卷了各个领域,就和艺术史研究有关。以至于最后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是向艺术靠拢,艺术史也就成为了聚焦点。所以我觉得它可以作为晴雨表,来体现一个国家学术研究的水平。”范景中解释道。
“王国维赞扬宋代学者的研究,说他们代表了中国学术的高峰,因为宋代的学者既带有研究的眼光,也带有观赏的眼光。陈寅恪审查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时,特别提出来要把研究的眼光跟艺术家鉴赏的眼光结合起来。梁启超建议年轻学者做什么时,也特别强调要做下绘画史研究。”在范景中看来,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中三位的言论都指向了艺术史。
所以,范景中认为,艺术史在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会随着中国学术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受到重视,“在这此情况下这套艺术史译丛的出版是恰逢其时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陈恒则提出,这套译丛出版意义落脚点在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和中国的文化自信,在一定意义上,是离不开域外文献资源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虽然不是艺术史研究专家,但她认为,“这套丛书,预期在各个领域都会发酵,大家都会受益。”同时,她也建议,在后期的译著中,希望增加下译者前言,通过译者来介绍下该书在西方的地位、评价、价值和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学科对该问题研究的视角差异,相信会对读者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