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ThisisChina》(这就是中国)音乐短片在“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头条和微博中发布后广受关注。在这部时长4分9秒的音乐片中,除了颇具特色的说唱曲风,创作者还融入了川剧变脸、天安门、大熊猫、书法、古筝等中国元素。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点击量很快超过700万,吸引诸多外媒报道。主创人员是4名“90后”,他们说,创作的初衷是想告诉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这是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屠海鸣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中讲的一个小故事。在屠海鸣看来,这是用中国精神来解读中国发展变化、用中国百姓故事来印证中国制度优势的成功案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成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提高国际传播精准度
“良好的国家形象除了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还需要高水准的对外传播能力与之相匹配。”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阿拉伯语译审王茂虎看来,“为了让中国发展好故事、全球治理好声音准确、全面地传递到应该到达的地方,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王茂虎认为,要加强对外信息传播针对性和主动权。“以突发事件为突破口,以重大事件为抓手,以讲述真实故事为常态。在主动发声的同时,针对不同国籍受众群体的认知程度和阅读习惯,选取不同的讲述角度及呈现方式,是提高传播有效性的关键一环。”
“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是要努力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和水平,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引导。”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由边缘走向中央,由配角转为主角,国际形象也要变“他塑”为“自塑”,更加主动地回应国际社会关切。“让中国故事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善于挖掘各种精彩故事,精准提炼中国议题话题,使之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标识。”
屠海鸣认为,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首先要明确“传播什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十九大报告中寻找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点、方法和路径,要以价值认同为目标。以和为本的宇宙观、以和为善的伦理观、以和为美的艺术观,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明确了“传播什么”,之后就是“对谁传播”“谁来传播”和“怎样传播”。屠海鸣认为,应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将传播对象细分,采取不同传播策略,同时继续发挥官方传播的巨大优势,并更加注重发挥民间交流作用,与当地文化传媒企业合作,借台唱戏。改进传播方式,多呈现事实,用小故事展示大道理,让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更亲和地被海外民众接受、理解和欣赏。
打造走出去拳头产品
当今,电影、文学、艺术成为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2017年10月,在山西省市县各级政府支持下,平遥国际电影展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部优秀电影作品以及部分主创人员亮相影展。影展采取政府指导、企业主办模式,短短8天时间,参与人数达18万,上座率超过93%。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全国人大代表、电影导演贾樟柯依然感到非常自豪和惊讶。他感慨,在山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在平遥这个只有53万人口的县城,国际性文化活动照样可以落地生根。
“我们去年刚刚举办了电视节和亚广联的大会,这在电视节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电视台记者王兆介绍说,四川电视台现在制作的很多电视节目,都非常注重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岁末年初之际,一个名字悄然间开始在网络小说爱好者圈子里流传——“武侠世界(WuxiaWorld)”,据报道,这家美国网站把一部又一部我们耳熟能详的网络小说翻译成了英语,让一个又一个网络小说作者在西方世界里成为中国文化“新偶像”。
2016年12月,起点中文网与“武侠世界”宣布合作,签署10年翻译和电子出版合作协议,初步达成20部作品的合作协议。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掌阅文学已有100多部作品授权到海外,翻译成韩、日、泰、英多种文字。2017年5月,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国际站正式上线,目前已有近百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连载,累计访问用户数已超过400万,法、泰、韩等其他多语种的作品翻译合作也开始启动。
有学者称,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齐名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拳头产品”。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编剧、温州市文联副主席蒋胜男呼吁,建立健全网络作家组织,打造正能量的网络文化队伍,加强网络文学翻译人才培养。
推进融媒体时代“最适”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出版集团董事长赵东亮认为,文化企业要有担当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传播路径。要坚持平台为先、内容为王、科技为力、资本助推,将内容、科技、平台、人才、资本等元素融为一体。
王茂虎则认为,在全媒体时代,提高对外传播效果不应只追求媒体渠道全覆盖等形式上的满足,更应结合海外受众的接受情况、阅读偏好,提供“最适”传播,做到恰到好处、润物无声。
“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是要润物无声地推介中华优秀文化,让文化融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纽带。”王树成说,要创新优化话语体系,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在王树成看来,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是要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格局,努力推进海外合作和本土化建设,有效提升和拓展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亟须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科工作者应该回应这种时代要求,以提升原创能力为出发点,不再当西方理论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