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思想与学术40年”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湘平
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继2017年先后举办两次“名家圆桌:思想与学术40年”学术讨论会之后,2018年3月24日,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了名家圆桌之“思想与学术40年”青年专场,各界专家于此间发表各自看法,认为当做好准备,迎接和开创一个思想与学术的新时代。
参加当日学术讨论会的十几位活跃于经济、哲学、历史等各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思想与学术40年”发表了精彩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以“回到常识”为主题,探讨了经济的现代化和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就是回到常识。陆铭教授还指出要尊重常识,即尊重规律、尊重人性、尊重选择。从经济学常识解析社会反智现象。
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围绕数字资本主义,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我们当前所处的数字化生存、虚拟依赖和人工智能极度发展的时代。他通过对“人工智能”“虚体”“加速主义”“社会行动网络”等概念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作为一个学者,应该立足于社会存在的转变,并将其作为一个思想基点重新思考经典理论,着眼于现实的最前沿,关照当下思想学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以“在思想与学术之间可否多做点多点思想的学术”为题,从理论上介绍了思想和学术之间的张力,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与学术之间此消彼长的历程,并评点了在40年当中重要思潮、重要人物的代表思想。他认为,思想和学术是人类智慧中的两个倾向,思想注重创造性,学术注重累积性,思想一定是要以一定的学术为根基。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围绕“欧陆思想与中国思想”,把欧陆思想改革开放40年来进入中国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他认为,欧陆思想在当代中国思想的介入非常深入。问题视阈的交叉,思想同盟的形成,要在交融的场合直面当代世界。当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想要冲破既定思想,精炼学术话语,连接现实世界和当下的学术议题,与当代欧陆思想精神相契合。
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
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认为,思想史的转型和社会政治制度变迁联系在一起,思想史也存在思想的三峡。他指出,中西之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古今之争。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伴随现代化、全球化迅速发展,学术思想文化领域里虽然存在古今之辩、中西之辩,但只要用公共式情怀来面对思想,把古今中西之异看成是思想文化多样性,最终一定会在历史指引下穿越这个三峡。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吴玉军教授从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入手,认为思政学科存在着学术性的话语少、政治性的口号多,现实敏感度不够,盖棺定论的事情多、细致透彻的论述少,对其他学科的关注度不够,思政教育简单内容的重复过多五个问题。同时,他也思考了应对之道,提出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考虑受众群体的接受度,需要拓宽学科的总体性视野,要勇于突破学科利益束缚,倡导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好学生,鼓励学生以科学理性的学术语言进行对话和交流。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湘平认为“思想与学术四十年”更多的是展望未来,不仅要迎接和开创一个思想重于学术的时代,进一步创造思想解放的条件,并且学会成熟理性地进行思想表达。他还解释了当今时代更需要思想的三个原因。一是,现在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哲学研究,日益呈现出窄域化、知识化、技术化、碎片化,日益背离了思想;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猛进,当今世界和中国在几千年的大变局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面临着诸多问题;三是,目前国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阶段。
(寄于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