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阅读行走 以文化赋能

——户外文化类探寻电视节目《一路书香》广受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孙海悦 时间:2018年06月05日 字体:

一路行走、一路品读,人在画中、诗在心中。户外文化类探寻电视节目《一路书香》播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5月26日,《一路书香》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业界人士围绕其形式定位、风格特色、创新探索等展开研讨。

理念

边走边读唤醒文化热情

启航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途经陕北高原、西双版纳、绍兴古镇,落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品读《诗经》《汉赋》《社戏》《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经典名著……在《一路书香》第一季中,《一路书香》带领观众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给全世界。

有诚意、有创意、有情怀、有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业界人士对《一路书香》的总体观感。

《一路书香》总策划田文喜解释了“一路书香”名字的含义:“一路”一方面指“一带一路”,节目中选择的地点和书目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来考虑;另一方面指一路走来、一路读书,也就是边走边读。“书香”则强调书的经典和传承,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形式来唤起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挑战。”田文喜表示,《一路书香》倡导知行合一,用阅读行走,以文化赋能,让观众从人和书的故事中感受共鸣,在书对人的改变中汲取能量。

在《一路书香》中,出品方不仅尝试了“边走边读”的新的综艺形式,同时也在探索文化类节目融合传播的新样态。

特色

“小正大”彰显文化内涵

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一路书香》让专家学者感觉耳目一新、别具一格。

中国作协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范咏戈表示,《一路书香》秉持了创新形态的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寻找多种文化契合点的自觉,彰显了文化关怀的内涵,将山川河流和文化根脉结合在一起,让人入耳、入心、入目。

“在当前环境下,制作这样一档节目需要情怀、担当、勇气和理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表示,《一路书香》走出书斋、走出演播室,跳出静态的文本,在走与读的互动中,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激活了融于血脉的文化基因。它以充沛的人情味、贴近受众心底的文化需求,激发起全民阅读的兴趣与乐趣。

“《一路书香》在努力张扬一种精神的力量,这对于文化类电视节目具有示范意义。”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李跃森看来,《一路书香》的创新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以往文化类节目空间上的局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文化,从而真正把握了文化的内涵;它用场景化、体验式的方式,让文化可以触摸、易于理解;它把旅行真人秀和谈话节目结合起来,使节目形态得到了创新。

联动

台网携手打造文化大IP

目前,《一路书香》第二季正在筹备中,在导演水准、制作标准、宣发力度等方面都将进一步提升。这档由万燕传媒、深圳卫视、凤凰网联合出品的节目,将继续强强携手、台网联动。

田文喜透露,《一路书香》第二季将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以更新颖的呈现形式传递更深厚的人文关怀。如第二季中加入了“朗读”的环节,尝试“朗读+真人秀+深读”的模式,即“先读书后探寻再升华”。同时,出品方还将通过APP、小程序等互动形式,继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我们做文化类节目是有标准的。”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谈到,通过进行台网合作、优势互补,《一路书香》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大IP、文化界的大IP。

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介生态和不断提升的观众审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是电视人不断探索的方向。在深圳卫视执行总监张峥看来,深圳卫视希望通过《一路书香》强化自主创新、多媒体合作,实现开门办台、合作共赢。“对于我们来讲,要通过节目体现媒体的责任感。”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