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贴近生活,让曲艺更有“烟火气儿”

——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合肥赛区)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费欢 时间:2018年07月20日 字体:

相声《梦想清单》剧照 (高琳茹/摄)

被戏称为“霸都”的合肥最近又火了一把,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合肥赛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相声、小品、三书(快板书、评书、山东快书)同台竞技,掌声、笑声、喝彩声,响彻了盛夏的合肥大剧院。对广大观众来说,连续五届在合肥举办的相声、小品、三书类比赛已成为两年一次的曲艺盛宴,他们用掌声和欢笑声表达着对曲艺的期盼与喜爱。对于参赛的曲艺工作者而言,此次比赛是关系到自己的作品、表演是否得到认可的大事。参加本赛区角逐的52个作品告诉我们,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曲艺要从百姓身边找题材,说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紧扣时代脉搏、坚持说新唱新,让作品更有“烟火气儿”是关键。

“小人物”“小事件”引共鸣

相声小品要想“笑果”好,就不能端着,得从群众身边寻找题材,主题先行、生搬硬凑的创作不符合新时代观众对于曲艺作品的审美需求。五场比赛中,对小人物、小事件的关注体现出优秀的曲艺演员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这也让作品更有“烟火气儿”,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声《纠结》没有刻意地去追求包袱,而是以接地气的生活小事和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对普通家庭经常发生的婆媳矛盾、房产写谁的名字,以及朋友之间纠结心理的生动刻画,都能够让有相似经历的观众会心一笑。相声《单车问答》将共享单车使用中发生的乱停乱放、逆行、强占等现象搬上了舞台,在肯定共享单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对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反思:演员董建春问“一辆车停在不该停的地方,你该怎么办?”这不仅是在问搭档李丁,更是在问广大观众——“我应该,假装没看见”吗?

谈到相声《梦想清单》的创作缘起,演员郭鸿斌告诉笔者,这个作品针对的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只做计划而行动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很多年轻人都会自信满满地列出一长串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甚至是十年计划,到头来却一个也没实现,“计划”成为了“废话”。

曲艺是用口头语言说唱社会生活,好的相声、小品作品总是能够把生活中随时随处发生却不易被发现的人物、事件,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的段子,抖出各种富有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的包袱,而且这些包袱一抖就响,观众能理解、有共鸣、受启发。

生活是“矿藏”、是“源泉”

曲艺源于民间,最接地气,人民生活是曲艺创作的“矿藏”与“源泉”,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当代的曲艺工作者来说,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意味着对日常的生活要有深刻的观察力,对群众的情感要有敏锐的感受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相声《不容忽视》描绘了手机使用者年龄越来越小、汉字书写越来越生疏等现实,不论是生僻字“魑魅魍魉”还是常用词“暴殄天物”“尴尬”,都沦落到“会认不会写”的境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小品《钱不是问题》就讲述了一位父亲不惜高昂的学费,为儿子请各种补习老师,一周七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因为“儿子是我的希望,是我梦想延续的寄托”。演员们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形象地刻画了当前家长的处境,同时也让人思考:钱不是问题,那问题是什么呢?

相声《名著与方言》的演员宋好告诉笔者:“我们经常在小剧场摸爬滚打,以最近的距离接触观众,我们能够切身了解观众们的喜好与需求!”为了更易于观众接受,他们特意创作了两个版本的《名著与方言》,“在重庆、四川、贵州等地,我们就用重庆方言,在北方用东北话,这样才更能打动观众。”

寓教于乐,有温度更有深度

在比赛期间,笔者发现,除了老一辈的观众,还有不少年轻的观众与儿童来到现场观看演出。一位带着女儿观看比赛的年轻母亲说:“要让孩子来了解一下曲艺艺术,演出的很多作品都比较贴近生活,我和孩子都能够受到一些教育。”对曲艺来说,娱乐可能是相对容易的,但仅有娱乐是绝对不够的,优秀的曲艺总要让人在笑声中得到思考和启迪。

小品《等爱回家》中退休在家的孤独父亲与在外上班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可以说是众多类似家庭的一个缩影。“工作狂”的女儿因加班猝死,来到了天堂,在两位天使的帮助下,回到人间看望独自去买菜的老父亲。作品用一个特殊的情景设定,反映了当下人口老龄化以及空巢老人问题,凭借着精心打磨的台词和动人的表演风格,让全场观众笑中带泪。

曲艺是文艺的轻骑兵,真正的好作品必然要描摹时代、反映民生,既有生活的温度也有思考的深度,也考验着曲艺工作者的从艺态度。小品《复兴路》的演员姚远告诉笔者,这个作品是石磊和秦利勤下乡慰问时亲身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从一对退休教师夫妇坚守大山,女儿却不理解他们的故事,引出乡村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为了演好这个小品,我们也去过一些乡村小学,深刻感受到了那里的艰苦条件,希望这个作品能让大家多关注乡村教育。”

中国曲协主席、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评委会主任姜昆表示,曲艺工作者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的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牛犇同志的信中所说的“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