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人艺话剧《苏东坡》湖北、广东、海南巡演获得热烈反响

—— “苏东坡”出川,“欧·亨利”进来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悦 时间:2018年08月01日 字体:

话剧《苏东坡》剧照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在晚年创作的《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曾如此描述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在其生命中的重要地位。而在900多 年之后, 2018年7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指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出品的话剧《苏 东坡》 ,再次踏上其主人公曾经走过的道路,先后前往湖北、广东、海南三地巡回演出,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从今年2月在成都首演, 3月应邀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演,得到了戏剧界、史学界、文学界专家学者肯定,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扶持。直至7月22日结束海 南的演出,话剧《苏东坡》已在四川、北京、重庆、湖北、广东、海南等地上演23场。作为“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以来的首部舞台剧, 《苏东坡》再现了一代文豪的诗意人生,展现了四川历史名人人格魅力,凸显出四川人艺不俗的创作水准。

将东坡精神贯注于演出当中

话剧《苏东坡》的创排和巡演,当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大鲜活案例,这在四川文艺创作领域也是“开风气之先” 。去年3月,“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实施,苏轼是首批十位入选历史名人之一,四川人艺发挥了四川文艺先行军的作用,话剧《苏东坡》则成为工 程首部原创舞台剧,是四川传承东坡文化、传播四川文化的重大举措。

四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巨匠灿若星辰。特别是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闪烁着巴蜀 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组织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对重拾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开展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四川深入挖掘本省历史名人思想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和眼光开展扬弃继承、转化创 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真正走出历史、融入当代,走出书斋、面向社会,走出四川、走向世界。话剧《苏 东坡》创排期间,主创团队走进东坡故里眉山采风;而在黄州、惠州、儋州巡演过程中,又先后集中探访东坡赤壁、惠州西湖、东坡书院等相关遗址遗迹,将东坡精 神贯注于演出当中。

65载四川人艺寻求舞台艺术新突破

话剧《苏东坡》能在全国上下取得热烈反响,离不开四川人艺在剧中倾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3年, 2012年9月转企改制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适逢建院65周年,四川人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巴蜀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长期以来,四川人艺依托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创排“彰显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近年来,四川 人艺不断思索,优化结构,创新发展,陆续创作了《范长江》 《雪域忠魂》 《巴交龙布》 《铁血西迁》 《赵一曼》《高腔》等大型话剧。2017年创排、献礼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的川话版《茶馆》 ,更被广泛赞誉为“为中国话剧打开一扇窗” 。

四川人艺还积极探索商业戏剧发展的道路,其经营的黑螺艺术空间建于都市商业综合体,吸引着城市高消费群体,通过引进品质上乘且具有当代性的剧目,每年保证 高场次的演出,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群体。同时,四川人艺从2016年开始连续两年举办川渝话剧“双城记”暨成都戏剧节,进一步扩展戏剧在两地的影响力。

依托于近年来四川大力发展音乐产业的政策红利,四川人艺还根据著名美国作家欧·亨利同名短篇小说创排了音乐剧《麦琪的礼物》 。该剧不仅在2017年受邀赴韩参加第十一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获得“评委会大奖”殊荣,最近又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成为音乐 剧组仅有的6部入选作品之一。

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罗鸿亮表示,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结合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着力挖掘具有巴蜀文化特质的舞台艺术作品,以重回“中国话剧第一方阵”为目标,与西南大区的其他兄弟院团紧密团结和合作,倾力促进西南戏剧事业的繁荣发 展。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