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汇聚创新强磁场
——记同煤集团漳泽电力工程公司“张鑫浩劳模创新工作室”
同煤集团漳泽电力工程公司“张鑫浩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2015年成立以来,以“劳模引领+团队创新”为模式,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导向,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汇聚起保证安全生产、培育后备人才、提升科技能力的强大创新磁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加油助跑。
搭建智慧大平台
走进工作室,关于带头人张鑫浩的事迹介绍立刻映入眼帘:“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劳动模范、首席技能大师、漳泽电力汽机专业技术带头人、功勋员工等荣誉称号,解决了给水泵甩负荷、液压联轴器振动等多项技术难题……”。宽敞明亮的工作内,钳工操作台、专用工器具等设备有序摆放;墙壁上,各项工作制度、目标、计划、操作流程应有尽有;书柜里,近百套专业技术书籍和几十种台账记录分类陈列;几个年轻员工正在相互交流、探讨技术难题,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明确了有设施、有团队、有制度、有台账、有成果的‘五有’创建目标,力求构建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引领、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创新创效的平台,凝聚员工智慧,助力企业发展。”
“工作室成员虽然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年龄结构也不同,但大家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营造‘比赶超’的氛围,为公司创新发展献智出力。” 带头人张鑫浩谈起工作室,言语中充满担当和正能量。
精耕创新试验田
最大限度辐射劳模引领效应,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团队能量,以头脑风暴式的智慧碰撞开展创新活动,是工作室的创建宗旨。
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于生产。工作室围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组织员工参与“五小”创新和QC等活动,挖掘员工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潜能,培育员工在学与思中接触创新、习惯创新、实践创新,“提高新型耐热钢材料焊口一次合格率”等13项成果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转化,在平顺光伏电站建设中,用聚四氟排水管自制了长距离混凝土输送管道,用设备包装板做成保护光伏板的运输背板,保证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无形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
工作室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活动,引导员工从改进工器具、优化施工工艺、攻坚技术难题、改善管理流程和技术再造等方面入手,挖掘自身潜力,精取研发课题,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改进,取得显著效果。8个项目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个项目取得软件著作版权,为公司成功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人才孵化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把创新的智慧渗透到每名员工身上,集聚全员智慧、释放全员能量,培育创新人才,激发创造活力,是工作室肩负的使命和追求的目标。
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作室成员定期充电学习,开展课题研发、技术攻关、培训讲课、论文撰写等工作,集思广益研究和解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经常深入班组,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以微经验、金点子、QC小组等创新平台为载体,开拓班组员工的创新思路,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人人参与“师带徒”活动,通过传授知识、技术交流等途径,让年轻员工在创新的“大熔炉”里吸取养分、成长进步,成长了一批生产骨干,造就了一支创新人才。
“在这里只要想学,只要不耻下问,就有人毫无保留的传授知识,不但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能锻炼创新思维和能力,受益的是我们自己。”一名生产部门的年轻员工深有感触的说。
“我们要发挥张鑫浩劳动模范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双重效应,使工作室成为科技含量高技术推广站和人才孵化器,培养一批在专业技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工作室负责人信心满满。
创新无止境。面对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工作室正开足智慧的马达,集合全员之力,在创新的道路上策马扬鞭,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