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把生活之真凝成艺术之真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郑荣健 时间:2018年10月24日 字体:

在2018盛京戏曲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指出现实题材戏曲创作要坚持“两创”方针

把生活之真凝成艺术之真

“从‘两创’思想到倡导现实题材创作,其中蕴含着一个鲜明的逻辑,就是从‘高原’走向‘高峰’、实现‘高峰’创作。中国戏曲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不能在现实题材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如果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从时代生活、现实题材着手并取得重大突破,对戏曲理论与实践都更具说服力、更有引导力。”在2018盛京戏曲论坛上,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在主持论坛时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现实题材戏曲创作,2018盛京戏曲论坛日前在沈阳举办。作为2018沈阳艺术节“艺术论坛——探索的沈阳”组成版块,此次论坛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指导,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盛京戏曲论坛组委会主办,罗怀臻担任学术主持。论坛以“现实题材与双城故事”为主题,包括“沈阳论剑·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青年论坛主旨演讲、“城市故事的现实叙述”和“戏剧美学三十年漫谈”专题研讨、戏剧观摩、名家讲坛4个版块。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评论家、艺术家参加论坛,就相关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持续成为热点话题,戏曲尤其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近些年来,戏曲领域的现实题材创作产生了大量的作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抒写时代生活、塑造时代人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现实题材创作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渐渐地暴露了出来,比如概念化、宣教化等,引起与会者的深度关切。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红侠认为,现实题材创作最大的问题是过度工具化,由此衍生了概念化、宣教化。她举例说,在一次展演评点中,她和几位专家跟一部英模题材剧作的编剧有过交流,得到的回馈是编剧眼中的人物就是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生活是很单调的。“如果自律严谨就是单调,那么他对生活、对人物的理解就太肤浅了。如果创作者根本就不懂、不爱、不用心用情用功地挖掘他所塑造的人物,这样的作品能好看吗?这注定作品也是单调乏味的。”孙红侠说。

对现实题材理解的狭隘化,造成英模题材扎堆,这是与会者的普遍感受。与会者还进一步指出,一些创作不仅狭隘理解了题材,也狭隘理解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观念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被道德所绑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研究员邓添天认为,一些创作往往把取材的先进性直接等同于意义的积极性,全然忘记了创作是需要经历对材料的挖掘、翻编、提炼、再造的一个过程。于是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为突出英模人物的高大形象,刻意去制造亲情、爱情与事业奉献的尖锐对立,个别甚至是反人性的。她说:“题材原型可能是真实的,但牺牲亲情、爱情绝不是英模人物的本意,而是不得已的担当与超越。只有进入到这一层面,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本质真实、理解英模人物的典型意义。如果生活之真并未凝成艺术之真,先进事迹的先进性恐怕也无法进入艺术层面的有效表达,更不用说焕发出题材蕴含的价值光辉了。”

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勇把现实题材创作放到现实主义创作观念中去理解。他认为,现实主义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提出新的逻辑、新的思考、新的路径。他说:“现实主义本身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不断发展更新的一个表现系统,具有深层的关于社会、关于人、关于历史、关于未来的旨趣。戏剧的现实题材创作理应创造出一种崇高的人文理想和精神境界,来照亮那些现实中的人、照亮通往理想人生的道路。”在“狭隘化”的创作现象之外,青年评论家廖夏璇则看到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多样性可能,提出要关注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喜剧方向,坚定民间立场,着眼凡人小事,手段多元地展现民族和地域特色,彰显喜剧本质上“愉快地同过去的自己诀别”的现实主义精神。

由于中国戏曲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创作手法和声腔表演系统,伴随它依托诞生、成长和成熟的农耕文明逐渐瓦解,有着自身规范特点的戏曲在表现现实题材过程中难免也面临形式方法、表现手段的转换问题,比如写意精神的传承转化、程式的再生长、戏曲在现代演艺空间中的审美品格塑造,等等。除了对戏剧观念、题材理解等方面展开研讨,青年评论家们对此也进行了交流,认为现实题材创作规范于戏曲现代戏的范畴,应该从它所承续的历史景深里、从理性观念出发、从哲学美学的高度,重新定义和探寻“现代戏曲”的可能性,而在程式转化方面,重点是美学精神的传承与转化,比如在失去了水袖、髯口、帽翅、翎子等辅助手段后,程式思维可以扩展到整个舞台,融通化合为演员表演的外化手段,逐步建立起一套贯通中西、融汇古今的语言语法体系。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沈勇认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观演关系、观演环境的变化,程式有则用,没有就去创造它。

沈阳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盛京戏曲论坛秘书长郑永为介绍,此次论坛把“城市故事”的概念引入现实题材探讨,既是对中国故事的具体落实,也少有地对城市变迁发展及城际交流的新时代内容引进创作关切之中;而在美学漫谈环节里,不仅回顾了1988年在沈阳举办、有着深远影响的第二届全国戏剧美学研讨会成果,也使对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探讨贯通到了美学层面。其间,靳文泰、薛晓金、金莹、白莲、刘威利、智联忠、王嘉、田敬阳、马琳、陈忠等参与了讨论,张卢璐分享了戏曲运营相关经验,周丹、李丹、刘若云、陈家才等辽沈地区艺术家参加论坛。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