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汇时代之象,琢文学之心 ——全国青年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周茉 时间:2018年11月23日 字体:

开班仪式

学员认真听讲

11月18日至22日,全国青年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第二期在京举行。此次培训为中国作协2018—2019年全国文学业务骨干系列培训的第十二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开班仪式并授课。来自北京、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石油、铁路、煤矿、自然资源、电力、冶金、水利、石化、化工、公安、金融、科普等行业作协及解放军、中直系统的130余名青年作家参加本期培训班。开班仪式由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主持。

吴义勤在讲话中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本次培训班的首要学习任务。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旗帜高扬的道路上历经着深刻的腾飞与剧变,40年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成为文学创作的丰厚沃土,作家与文学工作者应当将身投入大地,将心寄于人民,倾听时代的每一次呼吸,感受时代的每一次脉动。文学不仅是生活的记录者,更应该是精神家园的缔造者,在日益开阔的生动图景中呈现出人民的生活变迁,岁月的行进发展,祖国的万千气象。青年作家和文学骨干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投身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伟大实践。

吴义勤授课

邵丽授课

彭学明授课

培训期间,吴义勤、彭学明与河南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邵丽分别为学员们进行授课,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道路与形式、如何看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新时代文学的精神内蕴、文学与生活的互动交融等话题出发作了深刻而生动的教学。吴义勤提出中国当代文学历经了五个不同方面的转变,分别是从偏离新文学传统到回归现实主义传统、从与世界文学的隔绝与滞后到实现中国文学“走出去”、从强调文学的历史性与政治性到关注文学自身的主体价值、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生产传播路径、从传统向网络媒介等高科技平台转化的新形态。同时吴义勤强调,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传统,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活力能唤醒我们的审美认同。每个作家都有自己通往现实主义的方式。在文学的维度里,所有现实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现实所呈现的文学性,这取决于作家对于现实的解读和认识的深度,青年作家要努力拓展文学视野,敏锐捕捉时代火光,将日常经验转化为可供言说的文学素材。

邵丽以生动事例为喻,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讲述了新时代下文学何为,怎样激发文学灵感,文学内部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人坚定自我,秉持内心的重要意义。邵丽表示,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同样能够拓展文学视野,提升文学境界。阅读对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作家来说不可或缺,要坚持阅读经典,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宝贵的文学品质。

纷繁的生活能够为文学提供什么?我们应当在生活中发现什么?彭学明在授课中对学员们说,文学的源泉就是时代生活,只有时代与文学最近,与人生最近。作家一定要这样融入生活进而提纯生活,扎进生活的根,文学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接地气。彭学明谈到,我们的作品要有温度和风骨,文学的精神和理想就是聚集时代的光亮,照亮时代的幽暗,向时代提供向善向美向真向正的能量。时代是生活的万花筒,文学是生活的取景器,青年作家不能被生活甩出去,要在体悟生活的冷暖中做时代的代言人,努力创作出接人民地气,连人民情谊,解人民心声,显人民品格的优秀文学作品。

学员分组讨论

培训期间,学员们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积极踊跃的分组交流。大家认为,时代是一个庞大命题,文学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青年作家的时代经验与生活经验不能只依靠想象和虚构,更应该保有对日常的敏锐,对生活的热忱。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享受创作,在文学工作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与文学艺术价值的统一。学员们同时倾听了彼此在写作中的疑问与困惑,根据个人的不同工作和经历分享了在文学道路上的创作体会与实践心得。学员们表示,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写作者所肩负的职责,任何书写都必须脚踏实地,虚心吸取平凡生活中的养分,热情讴歌伟大的时代,礼赞美好人生,以饱满的热情讲好中国故事。

现场参观学习

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包宏烈主持的结业仪式上,许劲草、南飞雁、范小雅、李冈、高满航、周玉娴、李蔚超7位学员交流了各自的学习收获与感悟。北京青年诗人许劲草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家是社会发展的先行者,文化战略的践行者,青年作家既要发掘优势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作品多维度多向度的表达现实社会,贴近人民与生活。河南青年作家南飞雁在创作出长篇小说《大瓷商》后,将文学的目光投向了自己家乡,“一个写作者最大的创作快乐,是亲手搭建起来一座城池,勾勒他们的形象,渲染他们的个性,任由这些人生长、繁衍。写作者从中得到了抵抗岁月、抵抗生死、抵抗虚妄的力量。当你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文学感悟后会发现,人们就在那里,故事就在那里。”湖北省云梦县的范小雅介绍自己是一名基层作家,她谈到时代给了我们各种各样成就自我的可能性,应该感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持续创作与不懈学习使自己的文学观得到了提升,只有笔尖朝下主题向上,才能写出有温度、有力量、有悲悯之心、有人性之光的作品。

来自湖南的李冈是中国作协的一名新会员,参加此次学习使他感到无比激动,同时也深受鼓舞,“作为一名作家,在提笔时就应该怀有敬畏之心,要以自己的良知和责任来面对每一个文字,将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奉献给广大的读者。”作为军队文学写作者,高满航时刻牢记弄清“秉笔为谁,书写什么”这个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保持头脑清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自己,坚决做到脑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心中有使命,脚下有道路。”青年作家周玉娴与大家分享了电力作协生动的文学现场,她说,有如此丰富的文学富矿做题材,冷冰冰的钢铁和没有生命的电网也可以温度、有感情。自觉为电力抒写、抒情、抒怀,在深入电力职工生活、扎根电力事业中进行无愧于企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是自己今后的文学方向。当各种网络电影、宫斗剧席卷我们的闲暇生活时,现实主义何为?来自鲁院的青年作家李蔚超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她认为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据现实的事实、现实的关切、现实的危机、现实的不理想去想象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逻辑、不一样的美好,这是人类想象力的伟大与美,这是文学的价值所在,我们的力量将于此凝聚起来。

培训班期间,学员们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在流淌着千年文脉的古文墨香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现场教学意义非凡,面对一件件文物,历史的记忆扑面而来,让我们在寻找文化之根中加倍坚定了文化自信。

合影

(周茉 何喜东/摄影)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