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诗歌篇章

文章来源:《文艺报》 作者:黄尚恩 李晓晨 时间:2019年04月16日 字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诗歌创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诗歌究竟新在何处,该如何打破惯性模式,有效呈现抒写火热的生活现实,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和伟大的人民实践,从而寻找新的美学表达方式,抒发中国情感,创造新时代的史诗?这些话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话题,值得诗歌界进行深入的探讨。

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诗人汤养宗认为,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新诗凸显了这样一些特征:越来越多的诗作以叙述替代了抒情,诗歌结构的肌理更为多维复杂,口语的鲜活性冲击了诗歌的“风雅性”饶舌。诗歌文本的建筑形体更为自由,诗歌美学发生分歧,变得更为多样。在诗歌写作环境方面,网络打破了中国诗坛旧有的格局,给中国诗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热闹。面对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网络,真正的诗人除了身在其中识别它的血与沙,还应善于抽身而出,相对清醒地保持一颗孤独的心。作为骨血里具有悲悯大爱传统精神的诗人,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挖掘出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痛与乐。

评论家罗振亚觉得,新时代诗歌需要回到坚实的大地,把握生活中的关键现实。他说,新世纪诗歌与现实关系的重建方向明确,为优秀诗人和经典作品的孕育创造了可能,也拉近了诗歌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是目前诗人们在这条路上走得还不够稳健。关键性的现实在诗歌作品中被“遗漏”,被捕捉到的现实又表现孱弱,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没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这种与现实贴近明显不足的问题值得正视。介入现实的方式要合理,要注意与时俱进的思想提升和艺术建构,与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出入俱佳、虚实有度的平衡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们宜淡化取巧、炒作的“诗外功夫”,从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诗会、诗赛、诗节中撤出,专心提升自己的修养,致力于生活的沉潜,用心打磨作品,学会有效地与现实“对话”,让诗歌从缥缈的云端回到坚实的地面,把接地气、说人话、写好诗作为毕生的追求。

诗人白涛认为,新时代呼唤草原诗歌的新辉煌。在中国诗歌史上,关于草原生活的优秀诗歌有很多。“一带一路”倡议为今天的诗人们提供了新的前所未有的现实与想象的空间和文化指向,在如此宏阔的大背景下,再造草原边疆诗歌的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要冷静思考,草原诗歌的底色与本质是什么?应该就是深沉、辽远、开阔、大气,也应具备一种英雄主义情怀。草原文明源自绿色归于绿色,草原诗歌起于东方归于中国。必然是中国特色、东方思维、本土表达和个人独创。倡导草原新诗是一种概念性引导,并非提倡什么流派,也不是停留于口号和追赶时髦吸引人的眼球。草原新诗的创新发展,一定是长远壮阔的,其前景也必定会持久不衰。这对于引导当下某些诗人走出只关注个人内心、过度自我化的创作怪圈,努力关切时代、书写当下生活、引领创作方向,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评论家王士强看来,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近年来,我国的诗歌创作总体呈繁荣发展的态势,体量已非常之大,质量也可圈可点。在这其中,现实题材、现实主义的书写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有着令人欣喜的收获。但是,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诗人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与复杂而精微的当代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基本无涉,其不为社会公众所接纳和认可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中的现实书写应该突破仿真化、概念化的幻象,抵达更为真实、生动、精微的现实。诗歌应该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入乎其内”,应有对生活现实的超越和提升;“出乎其外”,应有高度和未来性,把握时代“大势”,又应体贴入微,与个体自我的生活和心灵息息相关。

诗人吴少东认为,中国新诗从五四时期到新时期,从新世纪到新时代,每次嬗变都是以连续的深厚沉淀为基座与不断的勇敢扬弃为动力。每次新的前行都有形与质的飞越。在新时代,需要我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与决心,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沉下心来进行诗歌的打磨。新时代诗歌需要新表达。寻找闪现民族与时代独特光芒的新鲜的表现形式是新时代诗歌的重大任务之一。新时代诗歌需要新意韵。要努力写反映时代特质与大众心声的诗、引起更多人共鸣的诗,写出新时代活生生、美滋滋、韵悠悠的诗作来。

评论家张德明说,新时代诗歌要坚持对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弘扬。讲求托物言志、寓情于理,这是文艺创作在审美运思上体现出的独特方式。现代新诗的意象,有时候太过于私人化,带来作品的晦涩、难懂。在新时代,中国新诗在有力继承托物言志、寓情于理的同时,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在意象的公共性和私人性之间寻找更恰当的契合点。古诗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新时代诗歌必将会以此为美学目标,为当代中国文学奉献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新时代中国诗歌应强化“中国味道”,诗人龚学明认为,新时代中国诗歌应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创作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背景下的诗歌,应该是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创新和传承下的诗歌,“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新时代诗歌要具有家国情怀、有筋骨、有痛感、有力度、有时代印记,也要透明向上、有温度、有丰富情感色彩、有浓郁生活气息和让人动心的力量。新时代中国诗歌要有高度的艺术性,诗歌的艺术性要体现诗歌的美的本质。中国新诗经历100年的历史,应该从向外国诗歌的学习逐渐转向对中国传统诗歌的适度对接,进行中外古今的进一步糅合,形成社会能接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美学标准和思想要求的美学风格,只有这样,诗歌创作才有可能从“高原”迈向“高峰”。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