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话剧本朗读会为年轻剧作家提供舞台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秦丹华 时间:2018年12月24日 字体: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剧本朗诵会在北京国话先锋剧场上演。《浪漫的胜利》《丝路故乡》《银婚》《飞机正在飞行》《我这半辈子》5部题材各异的剧目集中亮相,戏剧爱好者们大饱耳福的同时,其意见也将成为这些剧目能否搬上舞台的关键。

《浪漫的胜利》朗读现场

《思路故乡》朗读现场

《我这半辈子》朗读现场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戏剧创意空间——青年戏剧扶持计划”的试点项目,该项目自7月启动以来,经过剧本收集、专家审评等多重环节,最终从80多部优秀青年编剧创作的剧本中评选出5部作品,并邀请业界知名青年导演组织青年演员进行排练、朗读。100多名青年戏剧爱好者作为观众评审参加了此次剧本朗读会。

“剧本是话剧行业的重中之重。”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邀请青年戏剧爱好者提前‘介入’,是希望通过观众的反馈为剧本能否搬上舞台提供参考。”

这5部剧作中,有适合年轻人的《浪漫的胜利》,讲述了一位失意沮丧的男青年迷恋月亮和月亮的传说,执意寻找月亮在人世的真身的故事;有凸显地域文化的《丝路故乡》,讲述上世纪60年代一批山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青海建设的故事;有改编自老舍自传体小说的《我这半辈子》,讲述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底层旗人常顺的前半生故事;还有关注中老年情感生活的《银婚》,以及探讨“能不能把婚姻进行保险”的《飞机正在飞行》。

“我们选择剧本的标准是文学性强、故事好。因为只有好故事,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台剧目搬上舞台的成本很高,能得到观众认可的剧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最终的呈现效果提供了保证。

参与此次剧本朗诵会的观众,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上午刚刚得到消息,下午便兴奋地跑过来;有的是资深戏剧迷,听完朗诵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导演寻问剧目正式搬上舞台的时间。

最后登台的《我这半辈子》再度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该剧的编剧和导演黄盈将5部剧本从头听到了尾,直言精彩。“看到国话的剧本征集活动,我就把2016年准备做的剧本拿了出来,希望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次朗诵会让我感觉收获很大。”黄盈说,“征集的80个剧本都找专家研读,每个剧本都会给出审读意见,让有志于剧本创作的年轻人得到专业的指导,对自我提升很有帮助。”

“通过此次剧本征集,我们意识到不是缺少剧本、缺乏创作者,而是没有真正地去发掘、寻找、引导、培养。其实有才华的年轻剧作家很多,只是他们没有渠道和平台。”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李先生说,“好剧本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舞台实践的不断加工。”

“剧本创作时间有长有短,但都要通过演出不断打磨,才能出精品。所以,年轻的剧作家需要通过舞台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作品。”黄盈呼吁要给创作者时间,“就好比种死不了(一种植物),很快就能开花;但是种银杏树,要看满地落叶,等上几年很正常。不同的题材需要不同的创作时间,要尊重创作规律。”

据悉,“青年戏剧创意空间”青年戏剧扶持计划获得文化和旅游部专项资金支持,旨在通过剧院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积累更多优质的编剧人才,为剧院提供更丰富的剧本选择空间。除剧本朗读会外,还包括潜力剧目扶持、大学校园戏剧扶持以及衍生品开发。9月14日,该项目与首都师范大学校戏剧社合作的《大学之道》已搬上舞台,与社会民营剧团的合作成果也将近期亮相。

“让剧院资源和社会资源互动起来,充分利用国家资源来扶持社会青年人才,又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剧院自身发展,才能真正凸显国家资源的价值。”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青年编剧能够提供和展示自己的原创作品,为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秦丹华/摄)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