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音乐对城市发展意味着什么? 来看看各国的答案
近日在成都闭幕的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上,来自中国传统的古琴声和西方乐队的LIVE演出同时在不同会场响起,引人入胜。同样,一场中西音乐文化和城市发展理念的碰撞也在这里发生。为期3天的大会,来自14个国家的逾400人就“音乐驱动城市发展”“音乐改变生活”“音乐产业的未来”等主题为全球音乐与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音乐产生的社会力量
“音乐是一个生态体系,应该包含政策、经济、教育、文化等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大会开场,大会创始人沙恩·夏皮罗的观点引起不少嘉宾的共鸣,其中包括英国上议院音乐社会调查委员会主席蒂姆·克莱门特·琼斯勋爵。
从2004年开始,琼斯就代表创意产业发声并负责一项名为“360度音乐社会调查”的项目。“经过调查,很多现象都表明,音乐对我们的社会至关重要。”琼斯以公共健康为例,解析了音乐在提升认知、促进神经健康方面颇有益处;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音乐还可以增加老年人社交,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孤独,身体和情绪都更健康。此外,在他看来,音乐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公共场所的音乐能够增加人流量,能够让人们停留的时间更多,消费量增加。”
在牙买加,音乐已是城市人群认同的载体。据牙买加文化、娱乐和体育政府部门负责人吉莉安·麦克丹尼尔介绍,牙买加首都金斯顿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音乐类型“雷鬼”,就是当地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独特文化,当地人称之为“呼吸的方式”,是“庆祝生与死的形式”,不管是在小孩出生还是老人逝世时,都有音乐相伴。
每年要在世界各地组织50场合唱活动的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秘书长克里斯托夫·维茨认为,音乐是国际文化交流最好的一种形式表达。“音乐让人们和国家之间更加亲近,合作也更加紧密”。
音乐教育哺育城市灵魂
在我国音乐教育还处于探索期间,西方早已将其作为中早期素质教育的核心。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首个“音乐之城”,博洛尼亚的经验是在教育上花更多精力。据博洛尼亚副市长玛丽雷娜·皮拉蒂介绍,博洛尼亚每一年会有1万多名学生参加到政府为他们准备的各类音乐教育活动。此外,城市中有很多音乐机构都会常年深入学校进行免费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的孩子都会受到音乐的熏陶。在她看来,抓好音乐教育,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很好的听众。
四川交响音乐团去年接受了3名意大利热那亚歌剧学生的实践学习。在意大利,音乐教育希望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国际经验和体验。“学生不止是要在一门课之下学习,而且要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视角之下学习。”热那亚国际联合文化协会组织主席、作曲家洛伦佐·塔齐里表示,热那亚国际青年音乐节就是从这方面的理念出发的,协会和所有伙伴合作之中都是带着教育培训的目的。
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孙洪斌在大会提出“音乐哺育城市”的概念,并建议成都在更加重视音乐教育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城市音乐历史,从中汲取更多养分。据他介绍,成都拥有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等10余所音乐或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每年培养专业人才3.5万人;发起成立中国专业音乐院校原创音乐发展联盟,每年有超过47000名的音乐人才和超过6000名专业师资力量,汇聚到成都音乐发展大局中。
音乐经济带动城市发展
许多音乐城市的发展已经证明音乐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美国纳什维尔,音乐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田纳西州的一大支柱经济产业。据美国纳什维尔市议会议长、爵士与蓝调音乐节创始人雪伦·赫特介绍,每年6月举办的乡村音乐节始于1972年,每次活动都会吸引400多位音乐人,来自40余个国家的25万观众来到现场体验,以粉丝见面会等活动来营收。
同样,马来西亚砂拉越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雨林之一,当地机构从1998年开始举办独具文化特色的雨林音乐节,展示不同民族生活的方式。“从最初只有300多名观众参加,到2018年拥有2.2万名听众。”砂拉越旅游机构CEO沙尔泽德·本第·撒赖表示,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加深了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理解,尤其是唤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它们重新复苏,并能够代代相传。
来自荷兰的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主任梅林·普尔曼谈到了用音乐发展夜间经济的全球经验。他认为,用音乐发展夜间经济不仅在于引入场馆和商家,更多在于对消费者和社区的保障,才能让夜间经济扎根社区。普尔曼举例说,在柏林有13个人专门负责柏林的夜间经济和夜间生活,夜间市长专门确保每家店晚上不会出现噪音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小商家可以从政府申请补贴帮助商家做隔音。“这方面的法规确保了城市社区支持音乐经营场所的投资和发展,也为草根场所提供了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