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研讨“文学经典七十年:建构与传播”

文章来源:《文艺报》 作者:王觅 时间:2019年09月02日 字体:

为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优秀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文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推动文学精品创作,8月23日,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文学经典70年:建构与传播”主题论坛在第26届北京图博会“中国作家馆”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及评论家孔令燕、刘大先、宋嵩等与会,结合论坛主题展开交流分享。

吴义勤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有必要回顾和总结70年来的文学成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对长篇小说经典进行盘点,此举具有积极意义。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已经成为我们精神生活和文学审美记忆的一部分。因此,新中国的文学经典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判断,面对文学经典,历史的眼光十分重要。经典有其相对性,不能把经典绝对化,如果以一个通用不变的经典标准来对应不同时期的文学,这个标准是失效的。同时还要破除对经典神圣性的崇拜,经典文学作品也有缺点和不喜欢的读者,应尊重审美的差异性,鼓励文学创作、阅读和认识的多元化。

与会者围绕文学经典的标准与特征、建构与传播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认为,经典是不会过时的作品。所有的经典作品对人类社会、人性和生命情感中最美好的部分加以真实反映和深刻思考,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和振动,这种感动也同样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经典的形成不仅有社会性及历史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也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和分歧性,不同人、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心目中不同的经典。经典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每代人对经典重新进行的阐释或批评,都会被经典吸纳为自己的组成部分,最终构成我们的文化基因。经典能够把人类在精神创造方面的独创性、特异性保留下来,最大限度完善前人没有讲过的或尚未完善的内容,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文学作品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一部经典作品是对时代的表达,其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也有对个体生命的观照。文学期刊对于新中国文学的经典化功不可没,一个文学作品出版或发表平台应当始终秉持标准意识和经典意识,不断为时代留下经典,为读者提供优秀的读本。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后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