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读书让人心明眼亮 疫情引发深思细悟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年02月20日 字体: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丝毫不敢松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战“疫”贡献着力量,哪怕只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同时,这场战“疫”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能够安静下来。这个长假,书或许是温暖我们的力量,更是我们思考的源泉。利用媒体力量,推动全民阅读,提高中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的媒体人没有在疫情防控的前线冲锋陷阵,没有逆行而上的雄伟壮举,但他们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

让精神自由遨游于书的世界

在这个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而被迫延长的假期里,在家中的时间骤然增多。平时总说工作太忙、杂事太多无暇读书,但如今大把时间就在手边,不读书的借口不好找了。与其每天被各种信息弄得心浮气躁乃至悲愤郁闷,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平心静气读几本书,让精神自由地遨游于书的世界,也许未来疫情消散,我们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眼光更加明亮、思维更加敏锐、情感更加细腻。

这个被迫的假期,我读了毛姆的《读书随想录》,这本书收录了毛姆各个时期有关读书的文章,妙趣横生,新论迭出,而且极富个人色彩。我个人喜爱他谈写作的部分。我们都知道写得好的文章是啥样,但怎么写出那样的文章,却是一个秘密。而毛姆直言不讳地揭开了这个秘密,至少是他认为的为什么那些作品写得好。这是行家里手的真知灼见,读来令人解惑,大感过瘾。

——《人民日报》张贺

用自己的方式与这场疫情作战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隔离了热闹与喧嚣;凝望心灵,面对自然,是不是缺乏敬畏与觉知?守望良知,面对灾祸,是不是缺乏勇气与自省?

这场战“疫”中,有不顾生死、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有不计报酬、日夜抢工的医院建设者;有不留姓名、仗义疏财的物资捐赠者;也有不聚会少出门,自觉减少活动的普普通通的我们。是的,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这场疫情作斗争。战“疫”的日子,让我们明白每个人的平安喜乐都与其他人的负重前行息息相关;也让我们清楚如果发生雪崩,没有一片雪花会是无辜的。

我相信,这个团结一心的民族,这群文明正义的人民,必将战胜病毒。

——《工人日报》苏墨

放眼广阔世界体悟更深沉的反思

身为一名记者,更需要在时代的洪流中感受文化的潮汐。疫情当前,我看到很多作家的格言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我将铭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当下的温度。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上帝给人苦难,也给人承担苦难的力量。”这种力量我在普通人身上看到了。当普通人的身影成为灯塔,既照见了拔节的精神、文化的传承,也照见了庸碌的嘴脸、欺瞒的代价。记者必须歌颂担当、批判推诿、传递真实,让读者放眼更广阔的世界、体悟更深沉的反思。在民众呼唤权威信息的时刻,我希望用赞颂真善美的文字召唤更多的真善美出现,我希望用鞭挞假恶丑的文字让假恶丑无处遁形,我希望人们看到真实的力量、见证思考的魅力、锚定时代的坐标。

——《中国文化报》党云峰

读过书的人不能白读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我在北京,距重灾区人民医院不过咫尺之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在北京,离重灾区武汉远隔千里,从早到晚为江城民众牵肠挂肚。

17年倏忽易过。汹汹疫情之下,滔天舆论之中,仍旧有多少丑恶,就有多少善美,有多少怨愤,就有多少感动……只是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破碎的家庭,再也没有了重新站在蓝天下畅快呼吸的机会。

少一点虚妄吧,多一点责任;从事实出发,尊重常识,坚持理性判断,做正确的事情,这难道不是最简单的吗?读过书的人,不能白读!

——《中华读书报》韩晓东

脚下受限思想却因读书而放飞

2020年本该安乐祥和的春节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惊扰了。宅家,成为亿万中国人近一段时间的常态。不妨,我们就去读万卷书,在字里行间行万里路。

疫情当前,我们脚下受限,但我们的思想却可以通过读书而放飞。无论你正襟危坐着双手捧读,或者舒服地躺在床上用耳朵听书,都能看得见生命的秘密,听得到智慧的笑声。

病毒无情,书卷有益。我们调整好心态,完全可以跨越时空,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这是一个多好的读书时机,今天你可以跟李白月下畅聊,明天你可以走上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来去自由,无际无涯。

——《光明日报》刘彬

无数次重演希望我们自知

从春节前至今,一直都在工作,无论白天晚上,脑子一直在飞速运转,总想靠自己的力量,为战“疫”做点什么。但终于还是因为鞭长莫及,逐渐败下阵来,只能看新闻流眼泪,生自己无能为力的气。

很难安下心来看书,但最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默默念起《道德经》。

此次疫情暴发的根本原因,以及过程中为何会出现种种匪夷所思的乱象,其实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解答,那是真正通透的智慧。可惜千百年过去,无数次重演,我们却仍无自知。已无力唏嘘,相信疫情终究会过去,毕竟: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新华每日电讯》尹平平

小朋友也有大能量

在举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我们编辑部收到了大量来自全国小学生的投稿,他们有的拿起画笔刻画心中的伟岸形象,有的打起快板、有板有眼地把英雄传唱,有的编写歌谣,化身防疫知识宣传员。他们用温情和力量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上得了热搜,刷得爆朋友圈,谁说小朋友就没有大能量?

作为家长和少儿编辑,我想我们要学会重视孩子的疑惑和感受,正视疫情、正视危机,与其遮掩,不如拉起他们的小手,一起面对,一起成长!孩子们的勇气和意志可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也希望小朋友们想一想,在这次疫情中,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了哪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动。用心成长,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你们也会有大力量、大担当!

——《中国儿童报》苑楚楚

我们是经历者更是参与者

疫情期间,网络上的各种声音铺天盖地,各样的人都有。“90后”的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武汉交通管制第二天,“90后”护士想方设法回武汉;上海返乡大学生主动申请当志愿者,并说最爱视频《你好,我是中国共产党》;一群“90后”医护人员离开家乡驰援湖北,有人剪掉了长发、剃成了光头,有人推迟了婚期……

采访中,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不应是局外人,我们是经历者,更是参与者,当所有人心中敞亮、星光汇聚,巨大的能量之光会照亮世界。

——《湖北日报》王婧

不妨像植物一样生活

这可能是从我上幼儿园以来最长的一次持续室内生活。我深感自己的生活状态已经稳定切换到了另一种模式,简而言之可以称之为“极简”。不出门不聚会不化妆,不吃奶茶披萨火锅烧烤……有的事情被简化了,有的事情却增加了。比如每天晚上和爸妈连个视频,讲讲一天的生活。我突然发现,全家人都健康,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们不妨像植物一样生活:积极的生活态度,像植物的向阳性;享受安静,像植物一样;创造双赢,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优雅的举止,你见过植物发脾气吗;保护家庭和身边的人,要勇敢得像“植物大战僵尸”一样。

——《中国青年报》蒋肖斌

多阅读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大量宅家抗疫、在线上班的国人一下子有了很多空闲时间。请大家把这段看似“真空”的时间利用好,用于平时为稻粱谋、为快节奏生活惯性所裹挟而无暇顾及的精神成长、内心充实、知识积累、人格塑造、文明养成。

2003年非典之后,明显的变化是,去公园里健身锻炼的人比之前多了很多,从此公园成了大众健身园。

在这个非常时期,愿每个人都多多阅读,学习做最好的自己。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社会都能有一个全方位的文明之变。

——《农民日报》程天赐

铭记当下感受依旧热爱生活

我相信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它源自我们对于当下所发生一切的无力与无奈,又混杂着对未来的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过于频繁地接受负面信息成为心里的负担。为此,我的建议就是放下手机,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所以,我们只有记住当下的感受,铭记当下的情感,等待未来幸福来临的时刻,才知道它的可贵,才会更好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阅读是当下抗疫最好的休闲方式,它会赋予人平静与思考,也带给人在快与慢、动与静切换时的平衡。在这里,我推荐阿兰·波尔顿的《哲学的慰藉》。阅读它会是一场轻松的哲学之旅,我相信当下的苦恼,都会在哲学大师的智慧中找到慰藉。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张君成

以史为鉴平心静气

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随着疫情的变化,各种消息海量出现。当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在各种购物APP上抢购和拿着手机刷各种渠道来源的消息之外,几乎什么事都没做,而情绪越来越糟糕时,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信息过载造成的焦虑中。

于是,强迫自己放下手机,开始每天读书、运动、下厨。尤其是读书一事,可以静心,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上是怎么度过疫情和灾难的,以史为鉴。

从关注到焦虑,再到平静和期待,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相信都有人和我一样。也希望大家能逐渐适应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认真防疫,认真工作,就是我们对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贡献。

——《天津日报》刘颖

逆行的“倩影”给我独特感动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战“疫”前线时时让人牵挂,而逆行的“倩影”却给我独特的感动。或许是母亲,或许是妻子,或许是女儿,或许是女友……前方的需要就是号角,她们卸下心爱的“红妆”,剪去秀美的长发,告别了亲人和家乡,队队“倩影”逆行向前,奔赴没有硝烟却有牺牲的抗疫战场。

到湖北去,到生命最需要支援的任何地方去。她们用体温去感知体温,用呼吸去支撑呼吸,用信念战胜了生理和心理的局限,用生命守护了生命。在无数次生与死的挑战和考验面前,她们不仅完成了自我灵魂的升华,而且在筑造抗疫最前沿坚固阵地的激战中,用英勇的“倩影”展示了一道独特而壮丽的风景。

——《中国妇女报》彭芸

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

病毒肆虐,闭门不出,人们却比往日更加关注时事,国家、社会、英雄、权利、民族……这些词汇也频频出现在普通人的话语中,交流更成为人们的一种情感宣泄。

“我觉得,在听到与自己了解的信息不符的时候,重要的不是立马反驳,而是找到更多角度、更多层面、更多渠道的证据,并去思考和分享。”

“保持你的思考力!很多事情一时没有结论或看不清真假,也许需要时间来评判”……

这是我与儿子的一次微信聊天。灾难面前,考验的不只是政府,还有人性。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保持善良和温暖的心,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于师生来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而此次疫情正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中国教育报》却咏梅

过一段阅读充电的时光

翻看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被一张武汉方舱医院的新闻图片打动,图片中是一位年轻小伙子靠坐在医院的病床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阅读。从疫情预警防控至今,相信所有国人都经历过疑虑、惶恐、愤怒、心碎,而此刻这张图片仿佛一下子抚慰了很多伤痛。

我不禁多看了一会儿,想细细感受这份心灵的自由与淡定。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场病毒带来的灾难,也成为每个禁足在家人士的一次疗愈机会。我们已许久不曾让时间慢下来,去思考敬畏自然,去珍惜家人陪伴,以及放下手机翻阅书籍,享受一段阅读充电的时光。

疫情虽然夺走了春节假期的欢乐,却挡不住我们每个人从阅读时光中获得的能量以及战胜它的信心。

——《中华工商时报》王菲

倾心的文字能让人安静下来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

或许你同意这句话,或许你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不论你的决定是什么,希望心中无愧。

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从没有间断过工作,些许时候的无奈、挣扎甚至矛盾情绪需要自我化解。推荐短暂进入室内运动或者读书的状态,加速度和汗水能够最直接排泄掉心中的不快;而倾心的文字能让人逐渐安静下来,进入静心和整理情绪的状况中。

雪漠在《佛陀的智慧》里说道:真正的智慧,是一面镜子,它不是不懂,而仅仅是不被干扰,也不被吸引。

分享出来,如果你被它吸引,推荐阅读。希望美好、安静、智慧常伴身边。别忘了关心你想要关心的人!

——新浪阅读王斯灏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