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宝鼎云涌》让历史告诉未来——观专题片《宝鼎云涌》札记
55年,弹指一挥间,但在宝鼎矿区开发建设史上,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不平凡岁月。从不毛之地的崛起到今天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新矿区,宝鼎人用“创业、求实、开拓、奉献”的宝鼎精神,在金沙江畔,宝鼎山下书写着几代人的传奇。适逢攀枝花开发建设55周年,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由公司党委工作部精心编导录制的八集访谈专题片《宝鼎云涌》在公司《攀枝花煤业宝鼎党建》和《攀煤安监》两个微信公众号上线后,在矿区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点击观看,截至目前点击量达万余人次。
《宝鼎云涌》专题片以访谈纪实的艺术手法,通过经历那段岁月的老同志的深情讲述,直观向观众展示了宝鼎矿区的发展史。每一个回忆都是对那段光荣岁月的无悔告白,每一个讲述都展现了那段历史的峥嵘不朽。整部专题片以气势磅礴的气概,用老中青三代人的讲述,真实回顾再现了峥嵘岁月、改革发展、展望未来的矿区发展历程,张弛有度的音乐,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饱含深情的回忆,将观众引领到那火红的年代,整部专题片主题突出,恢弘大气,展现了攀煤人艰苦创业、攻坚克难、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许多观众在观看完后,感慨颇多。
太平矿职工石林说:“通过观看《宝鼎云涌》专题片,对自己也是一次灵魂洗礼的过程,做为矿区的年轻人,有必要了解老一辈那艰苦创业的历史,自己感到在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的同时,更多地是应该把宝鼎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传承光大,在新时期把攀煤建设的更美好 ”。
如果说,历史的回忆讲述引发矿区职工家属心灵震撼的共鸣,那么多层次富有厚重感的历史光影,却把55年宝鼎矿区开发的历史真实地折射出来。从黑白到彩色,上千帧影像积淀了矿区发展的历程,描绘了矿区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用影像展现历史,用讲述描绘未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在观看的同时,也在找寻自己的记忆。“你看,那是我刚来矿区时住过的席棚子,那时艰苦呀!”“这是我们当时住过的干打垒,连个厕所也没有。”“这是我们当时工作的地点,连个办公桌也没有。”几位退休的老人一边看影片,一边说道。那满目的沧桑,叠印着过去艰苦创业的甘苦,那发自肺腑的感慨,更是对今天矿区发展的欣慰。这些老人,在感慨岁月沧桑的同时,也由衷表达着自己对矿区这片曾经亲身耕耘热土的热爱。
家住太平矿的退休职工尹万才说:“看《宝鼎云涌》应该说心潮起伏,想当初,我们在没有住房、不通电、没有路的情况下建设宝鼎矿区,心里就一个念头,早日出煤、出铁、出钢,现在的矿区条件好了,各项事业充满生机,我们当年的付出值得,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咱攀煤越来越好,我们这些老同志感到很欣慰”。
精神的力量历经磨励弥足珍贵。探寻早期建设者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动力是今天我们这一代攀煤人的责任与义务。
为拍摄好访谈专题片,编导远赴成都等外地,采访了30余位早期建设者。他们有的是矿区老领导,有的是第一批进入宝鼎矿区的开发者,每每回忆起那一段峥嵘岁月,他们无悔的内心迸发出的是自豪与荣耀。通过这些老同志的讲述,用影像的形式将我们再一次带回到那个火热充满激情的年代。每一个讲述都令人荡气回肠,每一桢珍贵的历史画面都让我们感叹岁月更叠变迁的厚重,这一段厚重的历史,在展现矿区发展脉络的同时,也更令我们对早期创业者们心生敬仰,正是由于他们夯实了宝鼎矿区发展的基石,矿区的发展正缘于他们无私的奉献。作为访谈类专题片无论是画面设置、背景音乐编排亦或声情并茂的解说均融入了编导们向老一辈建设者们敬仰的情怀。纵观八集专题片既按时序排列又能彼此相衔,相得益彰,在展现宝鼎矿区峥嵘岁月的同时更多的给人以昂扬的力量与震撼,从而让广大矿区职工家属在影像里昂扬奋进力量,传承宝鼎精神,憧憬攀煤美好未来。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宝鼎云涌》专题片,给予我们启迪的是“创业、求实、开拓、奉献”的宝鼎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更折射出经久不衰的四种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创造精神——源于三线建设战略的需要,更源于建设者们为祖国建设呕心沥血的雄心壮志。不难想象,在历史的时间深处,有这样一群人轰轰烈烈,衔命而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云集宝鼎山下,点燃起激情岁月的理想和期盼,筑就了矿区开发建设的根基。这种创造精神,用时空证明了一切。毫无疑问,创造精神是让梦想奔跑起来的强大力量,正是这种强大力量,推动着建设者们创造伟大成就,书写开发奇迹。奋斗精神-----奋斗的脉搏,穿越漫长的时间在矿区上空跳动。55年过去了,依然如此强劲。青春不老,激情澎湃。奋斗承载着早期创业者的理想,奋斗更承载着今天攀煤人的梦想。无论是手抬肩扛的火红岁月,还是地心综采轰鸣的新时期,奋斗始终在攀煤人的血液里融入不屈的性格,是攀煤人上下同欲的灵魂图腾。宝鼎矿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令人刻骨铭心的奋斗史,这历史既昭示着老一辈创业者的忘我奋斗,也预示着后继者们传承传统勇往直前的姿态。55年奋斗不息,55年改革不息,55年长歌未央,55年扬鞭奋蹄,从不毛之地挺立起现代化矿井,一路峥嵘岁月,一路放歌鼓呜,攀煤人始终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团结精神-----“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正源于此,团结精神从五十五年前就深深植入攀煤人的基因,这种基因的传承,造就了攀煤从无到有的辉煌,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攀煤人扎根矿山,奉献煤海的铿锵斗志。创业初期,在一片不毛之地开发矿山靠的是团结,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情谊,凝聚成的是开发矿业的精神力量;改革时期,在面临企业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市场实现自负盈亏的征途上,靠的是上下的团结;而当企业步入扭亏脱困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依然靠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是迎难而上、破釜沉舟的强大力量。事实证明,唯有团结,才能实现无坚不摧。半个世纪的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攻坚克难,实现企业发展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梦想精神----采掘机械化,实现现代化矿井,历来是矿区几代人的梦想。遥想当年,古老的仓储刀柱长臂采煤法,凝结着多少矿工的汗水与生命,实现机械化采煤的梦想,在矿区发展的征途上始终没有停止过。那些年间,无论是普通矿工,还是各级管理者,实现机械化采煤的梦想是那么急迫和渴望。然而,梦想始终伴随着艰辛,因梦想而破冰的探索极其艰难,急倾斜的复杂地质条件,并未难倒攀煤人探寻机械化的开采之梦。负重前行,破解难题,终于在2005年9月圆梦。从那时起,宝鼎矿区正式迈入机械化矿井行列,起步虽晚,但生机盎然,攀煤人向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的矿井目标砥砺前行。
让历史告诉未来。新时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矿井梦想,正激励着今天的攀煤人攀登奋进。纪念攀枝花发建设55周年,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既是对早期建设者们的告慰与致敬,也是我们今天全体攀煤干部员工昂扬奋进的新起点和新号角。大哉乾坤内,吾道前悠悠。回顾历史;初心不变,展望未来;使命在肩。宝鼎矿区开发建设的历程是在奋进中谱写的光辉业绩;是在不懈的努力中弹奏出的灿烂华章,在宝鼎矿区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如此,在向早期宝鼎矿区开发建设者们致敬的同时,也向《宝鼎云涌》专题片所有付出努力的人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