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扶贫日特别策划 《马村这八年》

文章来源: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 作者:冯骁 薛丽丽 陈凤鸣 时间:2020年10月19日 字体:

马村这八年

(报告文学)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韩城矿业公司对口帮扶澄城县冯原镇马村的第8年。从最初的直接捐钱给物,到送项目、到派驻工作队、到推进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韩城矿业扶贫协作工作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征程。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韩城矿业公司网推出专题报告文学《马村这八年》,讲述韩城矿业公司帮扶马村在奔小康路上奋斗故事,记录社会发展变化过程,展现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公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理念、新方略指引下,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成效和为陕煤集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贡献的韩煤力量。

1635D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2020年8月21日,在澄城县冯原镇马村移民新村的一户宽敞院落里,乡民们聚集这里热闹非凡,共同为成百祥的孙子过满月。十余桌酒席上,坐着马村的成百祥的亲戚和村里的邻里朋友,还有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大家尽情地吃着、喝着、聊着、笑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享受幸福生活的如意蜜意。

成百祥的孙子的胳膊和腿距如莲藕一样,一节一节的,打眼一看就是一幅不缺营养的样子,不知道能否看得清这一群人在忙乎什么,他的眼睛呼噜噜的左顾右盼着……

在看过成百祥大胖孙子之后,成百祥堆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心想,孙子这辈再也不会受穷了,这一辈也该享福了。大家更是美言贯耳,祝福连连。

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真实地发生在眼前,让人浮想联翩。

韩城矿业公司八年来的持续帮扶,成就了一个小康马村。这不是神话,不是传奇,而是真帮真扶的真实故事。

A5698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翻开历史从中得知,澄城前拱原阜,后依山陇,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又十分险要,是历代屯兵御敌的战略要地。吴起在此屯兵,郭子仪率兵征叛,李自成抗击官兵,王震率领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等等,都在古徽大地上留下过深深的足迹。冯原镇北依黄龙山,南濒洛河水,东隔长宁河,西临马村河和孔走河,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誉。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著名的壶梯山战役曾经发生在这里,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一举歼灭了进犯延安的胡宗南三十六师主力,为我军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里山峰叠嶂,沟深谷多,树木繁茂;但是距县城较远,交通不便;且是渭北黄土高原地带,常年缺水。仅缺水一项就直接影响了乡民的生活和奔小康的步伐,偌大的村落1035户、3700多人,就有四分之一是贫困户。渴望富裕、渴望小康,是每一个马村人日思夜想的愿望。

使命在肩

自2012起,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陕煤集团的部署下,韩城矿业公司成为马村“两联一包”的帮扶企业。

这年初夏时节,韩城矿业公司党政领导责成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唐建生、扶贫办主任申峰、党委宣传部部长等来到马村实地调研,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破烂不堪的农舍,一条条坎坷泥泞的村间道路,望着屋檐下和村舍门口一个个乡亲们无助的面孔,他们充满忧郁和焦急,随后,详细调研和了解了马村的每一个自然村和许多农家,与村两委成员一道寻求着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从这一刻起,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脱离苦海,走上小康道路,成为韩城矿业公司高层的共识,也成为国有企业应当担负起的一份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

3C554

走在老村的旧址上,看到每家每户的院门皆是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门,是在土墙上留下的一个小通道,院墙和窑背都是土质的。绝大多数院落已无人居住,其中部分院门已空缺、院墙坍塌、窑洞残破、院里杂草丛生,墙头上长满了仙人掌和荒草,荒芜的大院内只有几棵核桃树、石榴树、枣树和椿树等依旧茂盛着,果树结满果实,似乎等待着主人来采摘。

马村党委书记成云浪说:“2012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马村部分村民从原始的沟底和破旧的区域搬迁到新区;新区建设是统一规划的,每个村民的宅基地是一样的;但是村民搬迁过来后,村里的村道、巷道和街道都是土路,没有下水管网,污水都流在了路上,与新农村建设面貌格格不入。”

贫困对于农村来说,意味着它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是一片难以驱散的阴影,是一块祖辈流传的伤疤。

成云浪深情地回忆说:“现在的马村是由原马村、尖咀村、六庄村等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有村民3754人。2012年以前的马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村道,村里的路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没有一个主导产业,农民完全是靠天吃饭,这里地处渭北高原,十分缺水,村民的饮水和牲畜的饮水都十分艰难,全村人在艰难中度日……”

派驻扶贫工作队

以倪志华为“第一书记”和五名队员组成的驻村工作队率先进驻马村。他们肩负着企业赋予的重任,开始入村调查工作。早在未来村之前,他们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了解了国家相关的精准扶贫政策及入村后需要做的工作。

工作是繁重的,要在短期内跑遍八个自然村千余户人家,每天的行程至少也要数十公里。他们没有气馁,认真仔细地做着每一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四个精准(贫困人口识别精准,信息精准,录入精准,退出精准)的要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深入数百户村民家中进行逐一调查摸底。经过入户信息采集和精准识别,最后确定贫困户237户837人,为他们逐户建立起电子档案,发放明白卡,签订四书,帮助其填写精准帮扶相关资料,然后将每户每人的致困信息上传给上级部门,建立档案。

倪志华说:“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奔波在村民家中,走完这家,又奔向另一家,一天下来,腿都软了。但是还不能躺下,还必须把当天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录入电脑中,当天的工作必须当日完成,每天的入睡时间都在晚上12点以后了。”

从他们的电脑中发现,《贫困户信息采集表》中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信息、致贫原因、收入情况、“八个一批”帮扶措施等九大内容,具体细节竟然达到200多项。另外还有“四书”(家庭情况真实性承诺书、干部帮扶责任书、自主创业志愿书、自主就业承诺书)等。

工作队成员说:“每入户一家采集完相关信息后,还要与村民在他家的院子、房子里进行合影,以证明你的调查是真实的。”

另一名队员说:“有一天,大家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实在累得撑不住了,才回到住处休息。这样连续苦干了三天,终于完成了信息录入和上报工作。后来又经过三次大的变动,又紧张地忙活了三次。”

“亲戚”越走越近

在2012年至2016年的几年间,上到陕煤集团领导夏迎广、王世斌,下到韩城矿业公司领导陈永民、屈永安、唐建生、时迎春等,都先后数次到马村进行调研和商榷产业项目、精准扶贫等事宜。从那个时候起,韩城矿业公司领导层就已达成共识:“与马村结为亲戚,脱贫攻坚路上不让一名群众掉队。”

2017年10月24日,韩城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永民和时任韩城矿业公司总经理屈永安,以及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时迎春,带领组织、宣传、团委、财务、工程管理等部门负责人,驱车130多公里来到马村。一行人不顾一路跋涉的舟车劳顿,逐个参观了企业的帮扶项目和村容村貌,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集果蔬销售、保值、增值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

虽是深秋时节,每个人的额头上仍是渗出了汗滴。在座谈会上,陈永民、屈永安等领导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指出: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感觉到马村的硬件设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打赢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

与会人员认为,扶贫先扶志,做到教育先行,让贫困户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信心坚定起来。作为驻村工作队,要与村两委携手做好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工作,要采取“一户一策”,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创业扶贫、思想扶贫、教育和技能扶贫。

会后,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按照“村情民情精准、工作落实精准、工作责任精准、深入摸底精准、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精准”的原则和要求,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有序推进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使马村的蔬果大棚由36个扩大到150个,其他项目建设也得到了快速推进。并建立起尖咀云浪设施果蔬农专业合作社、澄城县万民兴粮食专业合作社和两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及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马村贫困村民的双手,正在被企业的大手牵引着一步一步地走向小康。

转眼到了2018年。初夏时节,韩城矿业公司团委代表公司党政,为刚刚建成不久的马村“爱心超市”捐赠了不同种类的物品。这次捐赠的物品有毛巾、洗衣粉、洗洁精、透明皂等,价值3000元。有了“爱心超市”,村民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心劳动,以积分的形式换取超市的物品。这样做,不仅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动中来,也可以大大地提升村民的爱心素养和热爱集体的友爱之心。

时光如梭。2018年7月,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庄稼的片片叶子上闪耀着清晨的阳光,偶有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中泛着晶莹剔透的光亮;地里的油葵、黄花菜正开得金灿灿,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到处呈现出一派硕果累累、瓜果飘香的丰收景象。

这天上午,韩城矿业公司领导陈永民、时迎春,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又一次前往马村。他们此行的任务是调研扶贫项目、商谈下一步精准扶贫计划举措、为贫困村民送上洗衣液、除虫剂、蚊香等价值3000多元的爱心慰问品。他们先后到多名贫困村民家中看望村民,嘘寒问暖,了解村民的家境和生活情况。在贫困户成桂林的牛圈旁,陈永民与他唠起家常。成桂林说:“以前,我不太会养新品种牛,自从有了扶贫工作队的技术服务和防疫知识培训后,我就把心放进肚子里了;现在我都有7头牛了,你们看,刚下的那两只牛犊子多欢实啊。”成桂林喜形于色地向公司领导述说着。

走进“爱心超市”,看到里面的日用品琳琅满目。现驻村第一书记裴西俊介绍道:“咱们公司捐赠的两批共6000多元的日用品全部放在这里供村民用积分换领;这个爱心超市采取积分卡的管理方式,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生产、创业就业、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爱心等来赢得积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时,可以免费兑换与积分相等的生活用品。到目前为止,已兑换了三次,有55位困难户领到了爱心物品。”

陈永民听后连连说:“这个办法好,可以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生产的热情,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向上向善的核心价值观和劳动光荣、自力更生的意识。”

与马村的亲戚关系自2012年建立后,到此时已是更加亲密和牢固了。

实施产业扶贫

对于村民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想富裕起来;可是,地处渭北高原的冯原镇,缺少水资源依然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首要难题。

在一番调研后,驻村工作队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公司领导层,很快企业的帮扶款就打进了马村的账户。马村两委会干部迅速落实施工队伍,制定措施方案,率先对原有的水井进行整修和维护,修砌田间U型渠道,铺设暗管,并新打了机井。让马村的水浇田面积增加到3000多亩。与此同时,第一批36个蔬菜大棚,让部分贫困户优先种植经营,率先走上脱贫之路。

成云浪动情地叙述道:“在韩城矿业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从规划、设计,到建设,从最初的建成36座温室大棚,到2017年发展到150座大棚,占地总面积350亩。还从山东寿光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栽植指导;每个大棚还建有配套的耳房。大棚的棚顶设施都是自动化的,不用人去费力覆盖或揭取。到目前已经完全形成了现代化产业园区,成为乡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中,贫困户入园24户,可以带动50余户贫困户参与园区务工。园区的效益和实惠,带动激发了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的热情,使长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际种植花椒3000亩、苹果2600亩、核桃500亩,养殖猪1200头、牛110头、羊1500只、鸡14000只、蜜蜂320箱,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全员覆盖;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来参与产业发展,使马村人走上了小康道路。”

为了规避群众在果蔬市场的经营风险,2017年至2019年,韩城矿业共捐赠190万元,为马村建成一座存储能力为3000吨的果蔬冷库,成为马村第一个集体经济实体。这个果蔬冷库对外还承揽了带存储、代销售业务。据了解,去年的西红柿成熟后,恰遇市场不太景气,商贩几度压价收购,村委会当即决定暂不外销、存入冷库,待市场行情见好后再行出售。几个月后,商贩一番观望后见马村的优质西红柿无降价希望,才不得不按照村委会提出的价格进行收购。

据业内人士分析,果蔬冷库每年可实现收入120万元,可长期带动110户贫困群众,户均年分红1000元,贫困村民将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彻底转变。

不简单的领头人

成云浪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初中毕业回乡后,曾经担任过生产队长,也曾在村办面粉厂看管过机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开过拖拉机。1979年招兵的干部看上了他,但队长不放他走。进入80年代后,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他有机会到外边打拼,并拥有了自己的货车。那个时候,他拥有六亩地的果园,之后不断扩大,一边在外挣钱,一边经营着偌大的果园,共积累起财富百余万元。

“1992年后期,我回到村上,我觉得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成云浪说。他回到村上后,看着世代缺水的现状,就有了想法。先后多次跑县上要项目,要资金,又去澄合矿务局请求技术人员来支援。于是,澄合局来了个打井队,40天之后水井打成了,也出水了。出水的时刻,几乎全村老少都来到现场观看,很是热闹。

1995年,成云浪当上了村长。1998年,他当上了村支部书记。从那以后,他把集体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去干,十余年间,将自家的近百万元用于村里的项目和公益事业。最让人铭记的一件事是:在村际之间有一条大沟,村民来往必须翻越这条深沟,于是他带领村民用了八年时间,在这条沟里移土填埋,修筑起一条大坝,土坝连接起周围的村子,使人们和车辆畅通无阻。

有了建设大棚的想法后,他又带领村民代表去山东寿光学习大棚栽植技术,回来后一心想搞大棚,但苦于没有资金,没有搞起来。2013年,时迎春来到马村调研后,数十个蔬菜大棚才扎根于马村。

成云浪最后说:“八年来,马村的道路硬化、下水管网建设、大棚建设、产业发展等等,都是在韩城矿业的帮扶下发展起来的。马村人十分感谢韩城矿业的支持。特别是今年,企业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遵守诺言,支援马村70万元用于玻璃大棚建设。如今的马村人过上了幸福生活,喝水不忘挖井人,是韩城矿业给了我们小康生活。”

“大棚哥”的脱贫故事

“盖大棚,没资金,蔬果成熟后,担心没销路。”这些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成全民及众村民。

令他们欣喜若狂的是,在韩城矿业对口帮扶下,2016年,全心经营大棚的成全民,一年纯收入达到7万元,一举摘掉贫穷帽子。

走进现代农业示范园成全民的大棚内,看到大棚内非常干净、整洁,而成全民正在给西红柿浇水。

成全民讲述道:“早年外出务工时得了腰椎病,干不了重活,家庭收入减少;收入全靠那六亩田地,一年收入最多是1800元。孩子上学需要学费。我跟妻子偶尔打点零工,维持生计,家庭生活很困难。最困难的时候,有一年地里庄稼收成不好,家里没粮,温饱都快成问题了。”

他想了想又说:“七八年前,我们一家还住在老村的旧窑洞内,一下雨,窑洞就漏雨。后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盖了新房,才从旧窑洞里搬了出来。当时盖房贷了款,加上政府补贴的8000元,才盖成了新房。”

问起成全民有何愿望时,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发展产业,产业发展了,才能有稳定的收入。”他最后说:“我能够富裕起来,脱离苦海,全是靠了韩城矿业的帮扶。在马村,没有人不知道韩城矿业。”笔者笑着说:“在韩城矿区,没有人不知道马村。”

从“穷汉家娃”到“致富明星”

多年前,问起马村的成夏娃“日子过得怎样?”会有许多人这样说:“穷家的娃,日子过得不行。”但是,在2017年以后的几年内,马村人会竖起大拇指夸奖说:“夏娃在韩城矿业的帮扶下脱贫致富了。把日子过到人前头去了。”

成夏娃一家三口人,有土地近十亩,夫妇俩年近50,身体健康,儿子20多岁;一家人在农村都属于精壮劳力。前几年,由于资金不足,缺乏技术,一直从事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在多旱少雨的冯原镇,纯粹是靠天吃饭,如果遇上灾害天气,庄稼就少有收成了。在韩城矿业开始帮扶马村后,成夏娃作为贫困户加入到大棚种植技术培训者行列,他认真听,仔细记,不懂就问,很快就掌握了种植技术。之后申请到8万元贷款和1万元的低息借款,并向亲友借来1万元,凑够了大棚建设和蔬果苗购买等资金。在精心种植下,他成为首批经营大棚的受益者。

近几年时间,他依靠种植蔬果等,每年都喜获丰收,仅2017年的香瓜收入就达6万元。之后,他又新栽了10亩花椒树。从“穷汉家娃”到“致富能手”,他的足迹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生活。2017年,成夏娃被澄城县授予脱贫之星称号。

靠养殖脱贫的成孝明

在马村,有一户村民靠养殖致富了,这个人是成孝明。

在去往他家的路上,一名村民说:“那个门楼修得最好、门口安装有摄像头的就是成孝明家。”

进了红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各种饲料。见第一书记领着新客人进了院子,成孝明夫妇热情地让笔者进了屋。说明来意后,二人兴奋地说起养殖脱贫的往事和经历。

成孝明今年57岁,在养殖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前些年,他被别人雇去养牛,闲暇时耕种着自家的十亩薄田,因妻子身体不好,地里的体力农活全是靠他一个人在干;两个女儿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他也常常思索着,如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生活。但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因为马村地处渭北高原,干旱少雨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013年,由于市场的原因,牛价大跌,无法再经营下去。此时的成孝明在韩城矿业的支持下,筹措到3万元把养牛专业户仅剩的5头牛全买到自己名下,开始了养殖之路。

几年间,他把每年临待收割的嫩玉米和桔杆粉碎晒干储藏起来,作为草料,又从东北购回玉米作为饲料,精心饲养。他每年都会增加三五头牛犊,并与广东一家外贸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他按照新技术进行科学养殖,使牛犊10个月就能长到500公斤左右。一头牛可以卖到1.5—2万多元。

2017年,他养殖了26头牛,每长大一批,他就卖掉一批,再购回一批幼牛,牛圈里始终保持有18头牛的存量。除此,他还养有20头猪。每年光养牛和养猪的收入就达10多万元。五六年时间,他就从一个贫困户一跃成为脱贫致富户。

当有人问起他的养牛经验时,他笑着说:“养殖就要下苦,科学养殖才能脱贫。”

2017年,他的妻子因病住院,手术费花了6万多元,成孝明说:“两个女儿已经出嫁,要不是靠养殖攒下的钱,老婆住院做手术,怎么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

如今,成孝明的妻子身体健康,夫妇两人共同饲养着牛和猪,一家人的生活甜甜蜜蜜。当问及成孝明靠什么联系销售客户时,他笑着说:“靠手机呀,我的微信名叫‘牛郎之家’。”临别时,笔者看到成孝明养的十余头牛一个个红光满面地伫立着,仿佛在接受检阅。

与成孝明有相同养殖项目的是成桂林。成桂林的养殖经历由最初的一头母牛发展成十余头。幸运之星几乎每年都会降临在成桂林所养的母牛身上,因为母牛每次下牛犊都是双胞胎。每年靠养牛的收入就有好几万元。除了养牛,他还养有羊和猪。

成桂林说:“我儿子在大雁塔园区工作,一年的收入也不少。”但问及有什么有趣的事时,他说:“村里谁家的小孩子哭闹不休时,大人就领着小孩子来到我家,看看牛羊什么的,小孩马上就不哭闹了。”闻听此言让我们忍俊不止。

靠养殖脱贫的不只成孝明和成桂林两个人。

成关海是一个专门饲养猪的专业户,在他家有40多头猪。

他说:“我对韩城矿业感情深着呢,我能够脱贫,完全依靠的是韩城矿业的真情帮扶。”

他有两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老伴帮着照看孙子。他一个人又是养猪,又是种地,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谈及养猪的经历,他说:“市场有风险,生猪价格忽高忽低。市场好的时候,一头300多斤重的猪,可以卖到好几千元,现在一个小猪娃也要成百上千元。

有一年从外面买回来几头猪,不知道这些猪得了病,结果把我原来养的猪也给传染了,一下子损失了好几万元。我和几个人去那个猪贩子家索赔。进了他家的门,看见他的老娘正病倒在床上,一家人生活拮据,日子过得远远不如我呢,狠了狠心就放弃了索赔。”

环顾他家的摆设,新房内贴了壁纸,地面铺了地板砖,很是好看,客厅有沙发、茶几、大屏幕的彩电,房顶高度有三米,一应俱全的现代设施让一家人其乐融融。”最后他说:“陈永民书记每次来马村都来看望慰问我,鼓励我,各方面的事情都问得很仔细。让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我从心里感谢陈书记,感谢韩城矿业公司。”

精准施策

群众的最大需求就是企业的帮扶心愿。在得知马村新村的巷道和村道皆为土路,村民家的厕所为旱厕的信息后,韩城矿业驻村工作队在取得公司领导层的同意和支持后,与公司规划部门联手,对新村每户人家的下水管网进行改造,对卫生间进行统一修建。施工队按照规划方案修建了长达3.2公里的下水排污管网,让新村的移民户家家用上了标准卫生间。在村里修建了一座水塔,解决了村民世代没有解决的生活用水难题,使村民的生活一跃跟上了新时代。

说起村民的致困原因,可谓多种多样,有的是因病因残致贫,有的是缺技术、缺资金,无劳动能力致贫,有的是自身动力不足,有的是五保户。对此,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从产业帮扶、就业创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和其他措施等不同的帮扶项目和举措入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帮扶规划。

截至2017年,产业扶持224户、810人,创业就业88户、308人,生态补偿一户4人,异地搬迁18户75人,危房改造六户16人,医疗救助98户、312人,教育支持38户、45人,兜底保障34户、64人。到2019年,以上的数字都有所变化,村两委会干部和韩城矿业矿处级领导干部都包有帮扶户;到2020年上半年,马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是韩城矿业领我们走上了小康路”

不论是在村道上,还是在村民家中,每每提到韩城矿业,村民都会这样说:“是韩城矿业帮扶我们脱了贫。”

时间回到2019年10月中旬,在渭南市广播电台《环境热线》栏目“庆祝建国70周年党支部书记讲乡村故事”录音时,马村党委书记成云浪激动地说道:“没有韩城矿业公司,就没有小康马村。马村从2012年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整洁的村道,上百亩连片大棚,椒果飘香,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元,全村村民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韩城矿业公司漫漫七年的真帮实扶,我们马村不会成为澄城县2016年第一批脱贫村,不会成为渭南市2017年度文明村,更不会成为陕西省2018年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

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感受着清晨马村的宁静,初秋的阳光照在脸上和身上,让人顿然觉得阳光是那么的温柔和亲切,正如马村的村民,是那么的朴实、憨厚和亲和。不论你走到谁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与你打招呼,让你参观他的新家和宽敞的院落以及院子里的果树、蔬菜和羊呀鸡呀什么的。在一农户门口,见到一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晾晒花椒,问她高寿?她说:“90岁了,日子好啊。”望着她一脸的慈祥,我们祝福着与她道别。

在晨光的沐浴中,想起今年发生的两件事——

冬日的马村,天空澄净明亮。在村头的果蔬冷库前,村民们正在忙碌着装卸大白菜、苹果和小金桔,准备将其入库。这一天是2020年1月24日,韩城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永民,带领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公司扶贫办负责人,集体来到马村调研和慰问。冯原镇镇长雷晓峰、纪委书记鲁磊等陪同调研。

当看到村民们将红彤彤的大苹果、金灿灿的小橙车、硕大的大白菜正整齐码放进偌大的冷库时,参观者无不欣喜,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

裴西俊介绍说:“这就是公司投资建成的果蔬冷库,这批小金桔就是替客商代储的。”

成云浪接着说:“这个冷库让马村人人受益,能够长期带动贫困群众分红。去年秋天,韩城矿业公司以每箱10公斤75元的价格签订了90万元的购销合同后,大家的干劲越来越足了。”

据了解,果蔬冷库存放的600吨苹果已出售,50吨白菜和十吨青椒准备在春节期间投放市场。

在座谈中,雷晓峰讲道:“2019年,韩城矿业帮扶工作没有按老办法去开展,而是创新地实打实地开展,总结起来可以归纳出八大亮点:一是引导群众给玉米种植购买保险;二是协助64户村民办理贴息贷款320万元,新增特色产业120亩;三是及时拨付帮扶资金40万元,让果蔬冷库投入运行;四是马村党建工作和产业园观摩影响力名列前茅;奖补资金在全镇领先;五是捐赠爱心物品,是全镇发放覆盖最广的村;六是开展消费扶贫,购销包联村苹果,解决了销售难题;七是果蔬冷库投运后拉动了经济,带动了村民就业;八是有6名有志青年到韩城矿区入职就业,有了稳定收入。”

陈永民语重心长地说:“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年,对于马村来说,也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关键年。我们要消除贫困,改善村民生活现状,实现共同富裕,彰显国企的担当与责任;更要把扶贫扶志扶智作为长期工程,从政策上多宣传,从培训上多引领,从激励上多出招,在工作上要多想方设法地做到精准。”陈永民希望马村继续努力,向着打造澄城、渭南第一村努力,向着陕西第一村的目标奋斗。

走进包联户成关海家,陈永民在送上慰问品后,详细地询问着他的生活状况,了解着全家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得知两个孩子在外打工已成家的消息时,他说:“这我就放心啦。”

成关海高兴地说:“去年我养了40头猪,刚好赶上肉价的好行情,加上其他农产品的收入,一年纯收入8万多元。”

陈永民听后十分高兴,鼓励他勤劳致富,做村子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公司其他班子成员也分别走进各自的包挂户,送春联、送祝福,每到一户都要看看家里的年货置办得如何,屋子里暖不暖和。从小院到厨房,从客厅到卧室都看得很认真,询问得很仔细,将有关的措施落实得扎实具体。

伫立在崭新的村道上望去,新村每户人家的院落整齐划一,皑皑白雪落满壶梯山峦;虽是冬季时节,村民的热情却依旧弥散着。大家凑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刚刚发生的一切……马村新的春天已不再遥远。

庚子年的春天如期到来。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春天伴着新冠肺炎疫情同时到来。一场防疫阻疫战役在全国打响。韩城矿业在积极全面做好防疫阻击战和复工复产的同时,没有忘记马村的亲戚们,及时向驻村工作队布置了工作任务:仔细核查外出务工人员回村情况,详细登记,居家隔离;村民尽量不要走亲访友,减少取消聚会,做好消毒和体温检测等工作。

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民一起建立起村口检查站。与此同时,公司筹措到部分防疫物资,也及时送达马村,为马村的防疫工作解了急需。

韩城矿业新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申峰,对于马村并不陌生。2012年他当团委书记时扶贫工作就由他分管。如今他走马上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没多久,对于马村的乡亲们在心底里很惦念。

5月10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耀在马村的大棚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天,申峰带领新任团委书记王增巧等30多名扶贫干部利用周末时间走进115户贫困家庭,走访慰问,开展帮扶活动。他们先后走进大棚和果蔬冷库,看到长势喜人的樱桃、冬枣、甜瓜和蔬菜,及冷库里存放的果蔬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喜不胜收的兴奋;看到整个村落整洁干净,生机勃勃,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家从心里感到欣慰。

申峰在与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座谈时,详细地了解了群众的生活、产业项目、农田作物、种植业发展等情况,并为村里的爱心超市捐赠了第五批爱心物资。详细了解了这几年来公司包联马村的脱贫情况、农业生产及应季瓜果蔬菜的销量和经济作物的长势等情况。马村两委干部都一一作了介绍。

这一天,对于30多名扶贫干部来说,是十分富有意义的一天,他们两三个人一组。走完这家,又走进另一家,挨家逐户地访问已脱贫的村民,帮助他们做一些打扫庭院、土地间苗、浇水施肥、喂猪喂羊的农活,这一天的经历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据韩城矿业公司团委书记、扶贫办主任王增巧说,自她上任的不到5个月时间,韩城矿业领导赴马村开展节日走访慰问、主题党日活动、扶贫主题团日等活动二十次之多。足以见得韩城矿业公司与马村之间的渊源有多深厚。

韩煤人携手相助

自从与马村建立起“两联一包”帮扶机制后,韩城矿业从最初的“完善基础,产业引领”扶贫发展模式,发展到后来的“党委+合作社+协会+农户”产业扶贫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条创新扶贫、精准扶贫之路。

几年来,先后有陕煤集团和韩城矿业公司领导,多次到马村进行调研考察;与当地政府共同商榷扶贫项目事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共同奏响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强音。

每年的春节前夕,“七一”和“十一”前夕,公司及二级单位都陆续有各级党组织带领党员,到马村开展“主题党日+扶贫攻坚”活动。他们在马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看望慰问五保户和低保户等贫困群众,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谈及扶贫新模式的话题时,第二任“第一书记”裴西俊快人快语道:“所谓扶贫新模式,主要是指:加强基础建设,改善乡村面貌,强化培训双扶,激发内生动力,产储销一体化,增强发展后劲。先后举办各类种植、养殖、务工技能和营销等方面的培训14期,参训村民达1000余人次。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即使丧失劳动能力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已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参与发展;这部分贫困户,村上多为他们办理了低保,享受着医疗扶贫政策的恩惠。”

在距新村很远的一个沟底,一个破旧的窑洞里住着一对老人,男主人叫张生义,70多岁了。他说:“老伴是2000年得的病,至今已有20年了。”

举目望去,整个窑洞显得灰暗,地上是土地,没有铺设一块砖。当问及他有什么困难时,他说:“就是老伴吃的药不能报销,这个药是从一个老中医那里买来的,还挺管用的,就是隔几个月就涨价,一个月1000多元的药钱让人受不了。但是不吃药也不行啊。”说完这些话,他和老伴流露出期盼的眼神。

裴西俊说道:“自2018年起,韩城矿业加强了驻村工作队的力量,增加了19名包联干部,轮流到村上驻村开展工作。公司领导每年数次来马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第二位“第一书记”

裴西俊是2018年初接替倪志华走进马村的“第一书记”。初来乍到,面对相距较远的八个自然村、430多个正在脱贫或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他要在短时间内一一走访,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他脱下皮鞋,换上了布鞋,吃住在村里,用一双脚开始丈量马村的村道和每家每户的贫困村民,彻底把自己融入到了马村扶贫攻坚工作中。

他的老家白水县距马村只有25公里之遥,可是他牢牢记着老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他带着感情一家一家的去跑,一户一户地访问,详细了解每个贫困户的各种家庭情况。一个笔记本很快就记满了,他又换了一个本子继续跑。三个月下来,硬是靠着一双脚跑遍了所有贫困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在成孝明家,他主动帮助成孝明配置养牛的草料,搬挪饲料。在成桂林家访问时,得知刚刚生下来的牛犊子奶不够吃,他建议成桂林买一只奶羊用羊奶喂养牛犊。得知贫困户殷东虎外出务工时不慎致腰腿骨折,他及时帮助联系医院为其治疗,事后又东奔西走为他报销药费,送去慰问品。看到贫困户段玲霞高位截瘫,住在贺家村娘家,他带领工作队成员驱车20公里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慰问。他连续两年义务为村上70岁以上的老人在网上代办合作医疗缴费等事宜。

面对部分村民思想保守,一些创业的事情不敢干,顾虑重重;有些技术活又不会干,太累的活路又不愿干。裴西俊就在走访中耐心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用一些生动的事例说服他们,打消这些人的种种顾虑和担忧,从而转变观念,尽快融入到脱贫攻坚战斗中,尽快地学到技能,掌握各种脱贫致富的本领,走上脱贫之路。

他把自己当成了农民,每天奔走在乡间和村民家中的土路上,他带着组织的重托和使命,带领着马村人奔跑在小康生活的路上。

在与裴西俊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工作队的日常生活。他们每周或两周去一次镇上,虽说只有七八里路,但他们也是在工作不忙的情况下才去镇上采购生活用品的。去一次要采购回来一到两周的蔬菜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常常是冰箱里的青辣椒变成红辣椒了。对此他们没有过丝毫的怨言,每天都是信心满满地与村民生活在一起。

裴西俊坚持用半天时间完成冯原镇安排的具体工作,抽出半天时间走访贫困户,晚上坚持记写民情日志,积累资料,与村干部共同商讨产业发展规划和帮扶贫困户脱贫的计策。最长的一次他87天没回家而驻守在马村。问及他为何如此,他说:“企业把我们放在这儿,就是信任我们,为了让韩煤人放心,我们吃点苦值得。”

在他的建议下,马村两委决定召开历史上首次“马村脱贫奔小康暨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创业标兵、自强标兵、帮扶标兵、脱贫标兵、好公婆、好媳妇、好家庭、好儿子、好村民、好乡贤、优秀学子、优秀保洁员等,部分先进典型代表走上讲台与村民分享了他们的脱贫故事、创业经历和内心深处的感受,一股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之风弥漫在整个马村,焕然一新的马村人形象让周围的村民羡慕不已。

在采访完送笔者走时,裴西俊向我们招招手说:“每次送别公司的人,我的心里都是酸楚的,好像娘家人走了,就剩下我们几个人在这里了。”

大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在精准帮扶过程中,“叠加使用国家相关政策”是最佳的帮扶办法,也确实能够帮助贫困村民解脱贫困,脱离贫海。

近年来,对在2016年马村已实现脱贫的181户村民,按照相关政策继续帮扶巩固外,对未脱贫的55户贫困户逐一分析研判,把脉问诊,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经过努力,产业扶持35户、易地搬迁4户、教育支持5户、医疗救助10户、就业创业4户、兜底帮扶34户。

在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2019年计划帮扶脱贫8户,实际脱贫15户61人。截至2018年8月,韩城矿业对马村累计产业扶持222户、804人。发展新栽苹果190亩、花椒1200亩,产业覆盖率达到94%;依托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帮助120名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稳定长期就业。同时,计划易地搬迁安置17户70人,到2020年已全部实现。危房改造6户16人,已全部到位;有9户46人享受幼儿教育资助,有15户70人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资助,有9户45人享受高中教育资助,有6户6人享受高等院校资助。在各方努力下,为村民解决住院报销73户、121人,大病救助6户6人,门诊免费报销90户352人,协助25户35人办理了慢性病卡;为全村236户贫困群众落实了家庭签约医生,医生会定期免费对村民进行诊疗。除此,生态补偿一户4人,有一名贫困村民担任村级护林员。有37户104人享受民政低保;13户20人享受五保分散供养,一户一人享受五保集体供养。在产业园区务工的贫困村民,每个人享受分红1000元。到2020年上半年,马村430户贫困户、1499人均已实现脱贫。剩余的28户45人分别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如医疗救助、低保等,其收入可以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

裴西俊说:“2019年以来,韩城矿业对马村的帮扶主要是产业扶持和消费扶贫,且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产业扶贫主要是投入资金建设玻璃大棚,消费扶贫主要是通过两三次大量采购马村的蔬果等来实现的。”

韩城矿业对马村的贡献是最大的

在调研中,专门走访了澄城县扶贫办主任成久民。

说明来意后,成久民说道:“对马村的帮扶有两家单位,一个是韩城矿业,另一家是市人大。八年来,韩城矿业对马村的贡献是最大的,也是有目共睹的。”

成久民说:“从产业兴建到村民搬迁,真正把村民由贫穷带向了富裕。就拿当初的蔬果大棚来说,开始时把大棚分给有的村民,村民不要,怕担风险。村干部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带头搞起来。等有了效益,村民又说,村干部把大棚都占着,收益了,没有他们的份儿。在这个过程中,村民的思想观念认识有一个转变提高的过程;村支书、村主任背水一战,带头克服困难,渡过了难关。在扶贫路上要给群众一个认识的过程,有了认识才会转变观念,才会有所行动。”

他继续讲述道:“有一个好领导非常重要,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抓产业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有序建设,有担当,有作为,所以就有了很好的成就。”

他最后说道:“韩城矿业的扶贫模式是成功的,从扶志、扶智、扶技,到产业建设、管理和新项目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他毫不隐瞒地说:“其他单位、企业的帮扶都是某一方面的成功,韩城矿业的帮扶是综合性的,是全面的帮扶。”

消费扶贫在行动

“消费扶贫”是2019年扶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

经过前期的调研、签约后,金秋10月时,满载包联村优质苹果的七辆共计1.2万多箱大货车驶进韩城矿区,陆续发放到各单位职工手中。

随车运送苹果的一位村民说:“大型冷库的建成,让我们村的每户果农比往年增加了近万元的收入。我们打心眼里感谢韩城矿业呢。”

早在2017年夏天,村民成夏娃经过辛辛苦苦地栽植和管理,三亩地的香瓜眼看着就要成熟了,却一时找不到销路。因为他的香瓜比其他村的香瓜晚熟了半个多月;他心急如焚。这时,驻村干部了解到实情后,及时与公司领导和相关单位沟通,很快得到各级领导的首肯。不久,新采摘的香瓜装满一大卡车运到了韩城矿业公司大院,很快便被机关和周围单位的职工一抢而空。

在马村,看到硕大的苹果挂满枝头,人们喜上心头。成云浪说:“现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再也不用担心苹果无销路了,也不用急着采摘了,可以让千亩苹果多晒晒太阳,等到果子变得更红了、更脆了、更甜了,再摘下来放进冷库里,让矿区职工和广大群众吃到最好的苹果。”

有了果蔬冷库,便有了脱贫的保障,偌大的冷库里,存放的不仅仅是苹果、樱桃、西红柿和小金桔等,它存放的是村民致富的期待,是村民的幸福指数。

今年春节前夕,韩城矿业公司又购买了一批陕煤集团帮扶村汉阴县的农副产品。数辆满载富硒大米和食用油的大货车驶进矿区,迅即发放到广大职工手中。一位职工手提着米和油说:“公司消费扶贫行动让我清楚了‘消费扶贫’的意义和购买渠道。今年的年货,我们家已决定从贫困村民手中直接购买一些特色农副产品。”

韩城矿业扶贫办原负责人苟军刚说:“企业帮扶马村已持续了八年之久。八年来,韩城矿业投入数百万元,帮助马村设计建设温室大棚,建成现代化产业园区,成为马村的主导产业,使村上有了第一个集体经济,使马村从‘输血’型转向了‘造血’型,马村人从此过上了小康幸福生活。”

举目望去,一排排崭新整齐的村舍,宽敞笔直的村道,花园式休闲娱乐广场,还有家家户户在用的抽水马桶,和那些明亮夺目地大棚,无不见证着马村日新月异的变迁。马村,已当之无愧地成为陕西省2018年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

梧桐引得凤凰来

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意思是说,种好了梧桐树,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北方的梧桐树枝繁叶密,冬天时很像一个个天然的“鸟巢”,古人认为是“凤巢”。

昔日的马村穷得连水都极缺,地里的庄稼年年是指望着上天赐给些雨水,才能有所收获。在这样的环境中,别说是往进娶媳妇,就连本村的姑娘一个个地都嫁到外村外地了。

走进张生义的家院,只见院子里一边是羊圈鸡舍,一边种着几样蔬菜,有辣椒、茄子等;院里有几棵果树。窑洞里的光线很暗,家里的陈设简陋。墙上的醒目位置贴有一张习近平主席画像。窑洞的最里边是储藏室,放有粮食和土豆等。

在一个土炕旁边有一张医院里用的病床,张生义的老伴就躺在上面。张生义也不是一个健康的人,他的背部长有一个大包,就是人们常说的“罗锅”。他们俩享受着低保。

聊起家常,张生义说:“过去村里穷,我的儿子快40岁了还没有对象,最后没办法,就到离这里十几里远的一个村里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媳。

谈及村里的婚嫁问题时,村干部说:“过去马村的确穷,好多小伙子迟迟找不到对象,姑娘们又一个个地嫁到外村和城里了。如今,在韩城矿业的帮扶下,部分村民搬到了新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后,好像有了梧桐树,不断有凤凰来。2018年时,成桂林的儿子就在这一年结婚了;到了第二年,成桂林就抱上了孙子。”

听到这里,我们想起了在成桂林家里,的确看到他家桌子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张儿子儿媳结婚时的照片。

目光再次回到本文开头的描述,成百祥一家给孙子过满月时的热闹场面。成百祥一家正是在脱贫致富之后,他的儿子才找到了女朋友。成百祥家的典型事例,不正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最好的诠释吗?!

尾声

在马村的几天里,总觉得时间太短,总觉得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深入到,有许多村民没有访问到,内心深处有着许多的歉疚和不舍。特别是在老旧村里和沟底看到的那几户仍旧住在破旧窑洞里,躺在床上瘫痪老妇,在家门口坐着轮椅的村民,在土路上蹒跚徘徊的村民,守着一个商品不全、房舍简陋的小商店的老翁……我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其实并没有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那虚弱的身体或因病或因灾而飘摇起来。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是完成了,目标也算达到了,但巩固其成果,让低收入人群、让有残障者的生活更加富裕和幸福起来,是各级组织新的担当和新的作为。

振兴乡村,富裕乡民,任重道远。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