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山东能源兖州煤业公司东滩矿瓦检员潘兴波:用专注铸就专业 用执着成就匠心

文章来源:兖州煤业东滩矿 作者:王建 刘提 时间:2021年02月02日 字体:

写潘兴波,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今年1月下旬,因为整理一份“劳模故事大讲堂”的宣讲材料,再次走近潘兴波。依然是笃厚的笑脸、朴实的言语,依然是29年始终不变的平凡追求:做工人理当敬业,当主人就应尽责。

   学习为源——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始终站在岗位技术的前沿,

   才能实现从操作性工人到知识型工人,进而成长为专家型工人的转变

1991年9月,潘兴波技校毕业来到了东滩矿,成为了一名井下瓦斯检查工。作为在家里苦惯了的农村孩子,能跳出“农门”,吃上“公家饭”,潘兴波感到非常满足。进矿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多干活多挣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入井第一天,潘兴波就受到了打击。当时,他和师傅抬一根6米多长的钢管,抬了两次愣是抬不起来。师傅狠狠的批评他:“连基本的体力活都干不了,还能干嘛?”他呆坐在地上,觉得自己特没用,泪水在眼窝里直打转。

这一切,被工区领导看在眼里,“小潘,干煤矿没把子力气是不行的,很多工作需要肩驮背扛,但也别灰心,学技术动脑子的技术活越来越吃香,你技校毕业,成长空间大着哩。”潘兴波很快找到了一种认识上的回归:“别人能吃的苦,我为什么不能吃?只要踏实、认真、勤奋,一样能打出一片天地。”

找准方向就不怕路远,认准目标就不怕努力。不管在班组还是在宿舍,“课本”成了潘兴波的好朋友,先后完成30多万字的技术笔记,本子摞起来和他身高差不多。

在实践中学习是潘兴波积累知识的另一诀窍。井下现场一有问题,他宁肯晚上井也要向技术人员学习处理方法,边看边问,遇到师傅也说不清的问题,下班后就找书籍、查资料,自己琢磨。

苦心人天不负,挥洒的汗水很快就变现为点金指。潘兴波先后获得瓦斯检查工高级工、技师资格,并持有3个工种的操作资格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多面手。

为检验学习成果,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潘兴波参加了各种岗位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山东省第四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瓦斯检查工第2名、全国煤炭行业职业大赛瓦斯检查工第8名,被山东省授予“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被中国煤炭行业协会授予“优秀参赛选手”“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潘兴波和工作室成员研究技术难题(中)

   创新为魂——只有把“专家型工人”作为动力,始终不怕困难、

  勇挑重担、勇破难题、力攻难关,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断创新,敢啃硬骨头,是潘兴波坚守“用专注铸就专业、用执着成就匠心”目标的动力所在。

2004年上半年,井下14采上部采区集中生产,共有3个综掘工作面一个准备采煤面和一个正常生产采煤工作面,需风量大,只是有个别工作面风量达不到矿井配风计划要求,导致瓦斯涌出异常,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潘兴波带领测风员守在现场,加班加点,创新采用对旋局部通风机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分风装置,成功提高了矿井有效风量率,使每个采掘工作面都达到了配风计划的要求,有效抑制了瓦斯涌出的风险。

2013年,东滩矿采取综掘工作面在综放面后沿空掘进的开采方式,这种后退式的工作方法目的是缩短掘进时间,提高工作面形成速度,但不足之处是极易出现煤炭自燃发火隐患。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潘兴波和同事们持续在井下15天,每班连续监测6小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预防自燃发火的措施。在近一年的检测过程中,他和同事持续进行风量检测,精确计算,做好均压工作,抑制有害气体涌出,认真排查自燃发火隐患,达到预期的通风效果。对三采区通风能力不足的问题,多次向矿领导提出建议,最终,矿领导决定采取他提出的两进两回通风路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完善论证,通过这次通风系统改造,大大降低了三采区通风阻力,增加了三采区综放面有效风量,减少了有害气体涌出。

学习给了潘兴波厚实的创新“底气”。近年来,他参与了众多科技攻关项目,“综掘工作面高效通风除尘系统研制与应用”获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优秀技术创新成果;“深井近距离开采易燃厚煤层二次氧化自燃发火预控技术及实践”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特别是参与了与山东省科学院合作开展的“煤矿采空区光纤传感防火预报监测技术研究”,填补了煤矿采空区自燃隐患点无法准确判断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细小的操作潘兴波(中)也一丝不苟

   责任为天——只有树牢安全红线意识,始终履行职责、防微杜渐、

   严查隐患,才能当好井下“一通三防”安全卫士

2002年11月,潘兴波像往常一样在西翼B皮带跟班监护现场施工作业。

有职工反映憋闷,潘兴波警觉起来并进行检查,发现巷道通风量不及平时的70%。“风量不足,瓦斯该不会有集聚吧?”他随即登上给煤机平台检测,有害气体中瓦斯浓度竟然达到6.1%,已在瓦斯爆炸浓度5%—16%范围之内,工友们手中的工具碰到了铁器、巷道,产生的火花也足以达到瓦斯爆炸燃点。

情况紧急,潘兴波对工友们喊道:“场风量不足,瓦斯浓度有点高,大家携带好工具,赶快往机头上风口跑。”

随后,潘兴波用电话向工区进行汇报,并根据工区指示进行通风系统调整,成功排除了一起因瓦斯积聚可能诱发爆炸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

2010年10月份的一天,东滩矿48轨通D皮带漏煤眼需要启封,潘兴波作为瓦斯检查员站在旁边监护。突然,他发现钢板缝隙流水越来越大,“仓里到底有多少水,会不会引发大量窜仓事故?”他心里一边嘀咕一边对当班班长说:“魏班长,水越来越大,窜仓可了不得?我们先撤出来吧?”

由于工作即将完成,现场人员都不愿意撤离。魏班长对潘兴波说:“几分钟的活儿了,没事。”潘兴波说:“不行,水越来越大,必须撤。”“当好你的瓦检员就行,干活是我们的事。”班长不耐烦了,“出了事谁都担不起,抓紧撤。”

随后潘兴波把他们硬拉到漏煤眼上方100米左右的躲避硐室内,他们都笑话潘兴波小题大做。

没过5分钟,溜煤眼里的积水突然涌出,原本坐着的大伙立即站起来,水流瞬间涌到大伙的胸口。因处于斜巷,十几秒钟后水就退下去了,但水势凶猛冲倒皮带架40多架,两个小青年吓得脸色蜡黄,结结巴巴得对潘兴波说谢谢谢谢,魏班长也握着潘兴波的手说:“抱歉了,刚才态度不好,我错了我错了。”

事后调查估计水量达400多立方,后果十分严重。由于处置得当,撤离及时,避免了一场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困难一起解决(潘兴波中)

   奉献为本——只有面对纷沓而来的荣誉不骄不躁,始终心无旁骛、

   执着专注,才能实现“个人创佳绩”到“团队争一流”的层次提升

2011年,潘兴波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兖矿首批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作为一名普通煤矿工人,潘兴波暗下决心,一定继续努力,为企业多做贡献。

从哪里入手呢,回想这么多年经历各类事故、处理的各种问题,潘兴波想到,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的防治问题就是技术攻关的切入点、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突破口。

在矿领导的支持下,潘兴波借鉴兄弟矿井经验,结合东滩矿实际,先后采取挂挡风帘、安装抽出式风机等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适应新形势,他积极探索新办法,试用压风扩展器抑制隅角瓦斯获得成功。同时针对矿井通风参数检测仪不能同时检测绝对气压和相对气压的问题,组织进行仪器改造,经过多次更改和现场试验,终于改进成功,节约仪器采购资金6万多元。

2019年以来,潘兴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国煤炭工业专利奖1项、山东省科技创新奖2项、省管企业科技进步奖3项、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350万元。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培养技师9名,高级工36名,中级工42名,有15人次在矿及公司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前三名。先后推出“张东峰高冒区检测法”“乔荣镇钻孔气体快速检测法”“张云连压差计控制法”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培养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兖矿集团首席技师、兖矿集团优秀技能人才10余人次。

下一步,潘兴波将配合矿通防专业,广泛开展导师带徒、专家讲堂、新媒体网络课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交流展示 活动,带动更多人学理论、传技能、提素质。同时,依托工作室技术、人才密集优势,深入开展课题领办、技术攻关、革新创造和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带动职工踊跃 投身合理化建议征集、劳动竞赛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潘兴波建议青年职工:岗位不怕平凡,工作也不用在乎是否普通,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耐得住辛苦,守得住寂寞,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精彩。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