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个矿工的22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史玉英 时间:2012年12月04日 字体:

  
记华煤集团砚北煤矿矿压副总工程师于贵良

  他似巍峨屹立的关山,雄宏宽广;若滚滚流淌的渭水,澎湃深情;像挺拔直立的青松,坚毅高洁。本是少年学子,只因偶然的矿区行拨动了梦的情弦,他毅然立下建设矿山的梦想,一干就是22年
  2012年8月,在华煤集团专业技术人员表彰会上,46岁的砚北煤矿矿压副总工程师于贵良获得了这样的殊荣,第二次当选为集团公司唯一的五星级明星员工。
  在整整22年的矿山生活里,他从一个怀惴着梦想的学子,蜕变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矿山汉。有人说,他像奔跑的骏马,在这片草原上放飞梦想;像辛勤劳作的黄牛,在贫瘠的土地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像支护的支架,在巷道里默默地扛起一座矿山的安全。
  一颗赤子之心,把生命最美的春光,献给他挚爱的矿山
  1990年于贵良毕业于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来到原矿务局东峡煤矿先后担任技术员和采煤队副队长。24岁的他满怀着创业的激情,一头扎在了井下的巷道里,他深知梦想的蓝图需要踏实的脚步和坚强的毅力来勾画。一个月他要下井60多次,有时候一天要下井3次。一次,升井后的他疲惫至极,坐在水泥地上休息时,竟不知不觉睡着了,工友们怜惜地问他累吗?累,但心里是甜的。在他那执着坚定的眼神里映射出他挚爱矿山,为矿山奋斗的热情和梦想。
  无法想象在井下47度的急倾斜工作面上的作业,那是人与大自然的一场战役。运用最原始的炮采工艺在分层开采时容易造成顶板破碎,常常发生顶板脱层,甚至冒顶,面对这些难题时,他带领着工友们没有畏惧,统筹全局,运筹帷幄,就像在井下盖房子,把一根根圆木托上棚顶,架起木垛,这完全是在半空中作业,极具有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像飞石一样滚下工作面下口。
  一寸、两寸、三寸,这座房子被稳稳地建了起来,仅用了5个小时,而一种专用于巷道40度以上急倾斜工作面的堵漏技术也随之诞生。
  2002年5月他被调到陇原第一矿的砚北煤矿,并先后担任建井一队副队长、建井三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砚北煤矿二水平改扩建工程,是一项迫在眉睫非常艰巨的任务,此刻这副千斤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新成立的建井队、60多名新工人组成的队伍、新的设备,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要么不干,要干就最好。已在煤矿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于贵良早已坚定了立足煤矿的壮志雄心,面临新的挑战他像一名勇往无前的战士,义无返顾地往前冲。他手把手亲自带队伍,不厌其烦地传授技艺和经验,也不止一次向身边的人诉说:我们是矿山的第一任建筑师,只要打好巷道,自己家的房子就成功了一半。
  可打岩巷并没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在16度下山的巷道里,淋水出奇的大,岩石与水膨胀成泥浆,所有工序都无法正常进行,更不敢动用设备,害怕泥浆灌入到设备并将其损坏。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排水,而如何排水成了最让人头疼的事。他日日夜夜在现场勘察,冥思苦想脑海里时时闪现的巷道、水、机器的画面,最终运用多机泵多次排水的方法,截、堵、疏、排,分部掘进等多种措施,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而他和矿工们一起泡在泥浆里满身是泥的身影,和矿工一起手扶泵机作业的身影,无不激励着每一位员工,并赢得了他们的敬重和爱戴,于队长,我们跟着他干,有劲!
  在他的带领下,队伍在一边实践和一边总结经验中成长。队上实行按劳分配的计件制,多劳多得。当他率领的队伍创下集团公司月进尺最高记录独头上山月掘进尺最高达286米,人均工资第一次超过四仟多时,他们无不眉开眼笑:我们出大力,挣大钱,乐意!沉稳不善言语的于贵良却深感一种责任和使命,他不仅仅是要带好自己的队伍和完成任务,而是将自己和矿山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颗忠诚之心,将自己火热的情怀,献给他建设的矿山
  于贵良把头靠在靠背上,微闭双眼、像咀嚼一枚橄榄一样地咀嚼着书记对他的嘱托:领导班子决定成立矿压防治队,任命你担任队长,你的任务是尽快做好强矿压防治治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
  2006年改扩建结束后,二水平正式投产。有史以来最大的困难突然降临冲击矿压。已经发生了多人受伤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有十多人受伤,这种超常规的现象有史以来没有遇到过,在华亭矿区历史上更没有记录,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于贵良被领导再次委以重任。
  有过担忧,矿压防治在全国也是近几年才初步进行研究的课题。至今并没有完善的防治方案和经验,可以说是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有过顾虑,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任务,为砚北矿的安全保驾护航。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困难性是前所未有的,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没有含糊,当即立下军令状:在紧要关头,领导相信我,我就要干出个样来。一定要做好矿压防治,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当时砚北煤矿强矿压的严重程度已面临工作面停产,而对冲击矿压的治理是甘肃煤炭史上的第一家,任务之重,压力之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矿上购置了SOS微震监测系统、地音监测系统两台设备。公司也非常重视矿压难题,组织于贵良等8人远赴波兰学习,了解了冲击矿压理论和矿压分析方法。回来后的几个月他都一头扎进了巷道,面对冲击矿压治理这一世界难题,和来矿的中国矿大教授们一起到井下实地勘查和分析,他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翻阅和查找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学习冲击矿压知识和监测设备说明,很快这项工作就上路,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学习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矿压显现机理,寻找来压原因,查找矿压影响因素,总结矿压显现规律,结合国内外冲击矿压治理的先进经验,系统的总结出砚北煤矿冲击矿压产生的原因,发生的机理,来压显现规律,分析微震监测震动的定位和能量计算深化细化到岩层发生震动破裂的过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和治理措施,不断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增强安全保护,采取监测管理与防治并重的综合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果,确保安全生产,取得显著的成效。
  于贵良有个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小本子每天都随身携带,来压次数由治理前0.375次/万吨到2006年底0.129次/万吨至2007年的0.099次/万吨至2008年的0.033次/万吨,工作面百米推进来压次数由治理前9.5次/百米到2006年底4.4次/百米到2007年的2.8次/百米至2008年的1次/百米,来压步距由防治前十几米来压一次到目前控制在130米左右来压一次。设备预警的次数、预报的数据、产生的原因、注意事项等一一记录在案。日积月累,一本本工作日志成为他搞技术创新的资料库。
  有一件事至今都令于贵良难忘。有一次,根据采集的数据预报,于贵良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感,预感到有一波不小的冲击来压将袭,但当他向领导上报并审批冲击矿压预警单时,井下就传来又有几位矿工受伤的消息。工友受伤的事件令他万分的难过,并深深地自责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矿工的身命是最宝贵的,只有保障人员的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经过和领导的沟通后,他得到特许,可以不先经主管领导审批,可先向调度室汇报,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颗平凡之心,将无私的胸怀,献给崇高的煤炭事业
  于贵良作为新时期知识型的工人代表,在他身上依然传承着我国工人阶级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时时体现出身先士卒、先人后已,与工友同甘共苦、和谐相处的优秀美德。
  2010年,针对砚北煤矿2502采区250204上工作面回风顺槽与已回采的250205上工作面留设20米煤柱,将造成250204上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危险性增大和巷道掘进维护困难的现状,他提出在20米煤柱中掘进巷道,通过中国矿大专家模拟分析,确定了250204上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巷道布置方法和新掘巷道留设煤柱的合理尺寸,实现了巷道的安全施工,为以后采区的布置和煤柱的留设提供了参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矿压防治上,于贵良迎难而上,继续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几年里,于贵良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在采空区侧大煤柱内布置巷道的设想,通过专家论证,解决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动压危险,弥补了周边矿井在煤柱留设尺寸和开采设计上的缺陷,多回收资源385862吨。
  于贵良就是这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他热爱的本职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献给他最崇高的煤炭事业。
  这条被矿山磨砺和锻造的汉子,深情而又豪迈地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危险。他深爱着矿山,成长在矿山,奋斗在矿山,凡事亲身历行、干一行,爱一行获得工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现在是矿压副总工程师的他,曾对工友们掏过心窝子:刚参加工作时,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想多挣些钱,让家里人过上富裕日子,后来国家富强了,企业也发展了,日子也好过了,我越来越得,人这一辈子只有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活得才有价值。
  近年来,他仍像往常一样,天天同工友们一起,琢磨着多干点儿事,尤其是对矿压防治,越来越觉得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我为煤矿的发展能多出一份力。
  于贵良获得多项荣誉:集团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全生产优秀管理者,20112012年五星级员工。他付出心血编写的《冲击矿压基本知识》,成为兄弟单位学习的珍贵资料,十多项技术研究连续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炭工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有10多篇论文先后在《煤矿工采》、《西部探矿工程》、《煤炭科技》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其中《综合指标对砚北煤矿25025工作面强矿压显现的分析预测》获中国煤炭学会授予2007-2008年度全国煤炭科学优秀论文。《大断面煤体硐室分部综掘锚网喷支护施工技术》一文被评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2008年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者单位:甘肃华亭煤业集团砚北煤矿党工部)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为有源头活水来[ 12-04 ]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