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创新路上谱华章
记川煤集团第三届技术拔尖人才李正军
6月26日下午2时30分,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年仅30岁的总工程师李正军以其过硬的技术素质、丰硕的科技成果走上了川煤集团第三届技术拔尖人才颁奖仪式领奖台。
李正军2008年7月1日入党,2010年被任命为李子垭南煤矿总工程师。三年来企业连年被命名为广能公司技术创新优秀企业。他先后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一项、川煤集团科技进步奖励两项、获得专利六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获川煤集团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四川省西部文献编译中心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一篇、四川省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论文三等奖一篇。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孜孜不倦,勇攀煤海科技高峰的辛苦付出。
2003年,李正军从重庆工程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李子垭南煤矿,从最基层的采煤队技术员做起,有意识把别人打牌娱乐的时间用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上,较系统地学完了煤矿开采学、矿山机械、矿山压力与支护、通风与安全等高等专业教材,较系统地充实和提高了自己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2010年,年仅27岁被聘为李子垭南煤矿总工程师,负责矿井技术创新、新设备新工艺研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2010年,针对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工作面的布置均采用对拉式相向而采,每个区段两个相向而采的工作面回采完以后遗留下三角煤无法回采,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的情况,李正军组织开展了技术研究,采用补掘少量巷道,重建系统的方法实现了对剩余三角煤的安全回采。李子垭南煤矿利用该成果回采5125、5127工作面剩余三角煤,多回收煤炭资源12360余吨,创经济效益500余万元。一种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双翼工作面剩余三角煤回采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110080964.8)。
同年,李正军主持针对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支架不适应井下煤层厚度变化的缺陷开展了专题研究,设计了可伸缩柔性掩护支架,解决了现场施工厚煤层难于支护、易冒顶、窜矸等难题的同时,年创经济效益566.52万元。该项目同样获得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20023520.6)。
2011年,岩巷钻装一体机在李子垭南煤矿413下山应用。由于在国内属首创,无成功经验可借鉴,李正军亲自担纲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对钻装机的液压系统、铲斗、铲板、钻臂等适应性进行了全面改造,同时对配套技术的爆破工艺进行了研究,掘进循环进度由原来的1.2米提高到1.6米以上,月单进最高达到了170米以上,爆破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1220394484.9)。
2012年,李正军带领全矿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查资料、外出考察学习,自主研发,攻克了半煤巷锚杆支护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发的松软煤层掘进超前支护装置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20407588.9),为矿井支护解决了一个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都不敢接手的烫手山芋。为川煤集团2012年重点科技项目急倾斜三软突出煤层伪俯斜综采在该矿的试采奠定了基础。
一次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一次次在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和创新,一次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每每提及此,李正军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我的工作,我只是尽到自己的本分而已。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