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丰富厚重的文学编年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晓明 时间:2013年07月30日 字体:

  
  山东文艺出版社日前推出10卷本的《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的大事,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这套编年史,由张健领衔主编,张清华、张柠、张闳、赵勇、王金城、袁勇麟、蒋原伦等担纲分卷主编,北师大及多所高校的资深研究专家、青年才俊通力合作数年之久。它的面世,可以说给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丰厚的学术基础。
  当代文学研究一直匍匐在现代文学的阴影底下,现代文学30年因为有鲁郭茅巴老曹,就足以睥睨当代文学60余年。当代文学因为就在眼前,远的也不过几十年,没有神秘感,也无公认的大师巨匠,这使它要树立起学科的高尚地位显得异常困难。现在,这套编年史10卷本,近500万字,把1949年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事件、作家作品、文学活动、理论批评都全面整理出来,构建了一个洋洋大观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长廊。这里呈现的人物和事件、作品和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原来中国当代文学如此丰厚、博大、辽阔!作为当代文学研究最详尽的资料库,《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功德无量。
  编年史的显著特点是详尽。其实中国当代文学60余年,作家作品、评论研究以及文学活动,比之现代时期不知要多出多少倍,尤其是最近20多年,比之前40年,在量的意义上,那也是几十倍之多。但历史就是如此,越是眼前的越不足道,越是丰富就越显庞杂,其价值也就打了折扣。历史当然并不是过去的全部,所谓历史就是过去保存下来的东西。能够保存下来,如何保存下来,这就是历史的方法。编年史之于其他文学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最大可能地保存那些尚无法断然取舍的过去发生的事实,对历史做尽可能客观、丰富的记录。
  这部编年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前所未有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多样性。固然,编年史本身有取舍,也难免遗漏,但这样的体量,这样的细致,这样的冷静,是过去的文学史整理很难做到的。这部编年史并非对1949年以来的这60多年的历史做简单的罗列,而是经过审慎的取舍提炼、去芜存菁。虽然只有10卷,读来却颇有历史现场的亲历感,引人入胜。其取材公允客观,叙述明晰平实,概括准确精当,提炼中肯恰切可圈可点处多矣!
  这部编年史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丰富当代文学史史料,深化当代文学诸多问题的探讨,都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年份研究,它提供了丰富的导引路线图。它不只是为中国当代文学60多年的历史建起一座博物馆,也为当代文学研究拓展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