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艺术品交易市场 告别暴利时代还有多远
首届艺术对话经济论坛8日在北京举行。北京苏富比拍卖总经理温桂华表示,中国艺术品这些年的价格属于跳跃式发展,而现在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
回顾近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状况,不难发现,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之中,经历了起起伏伏。当我们回顾这二十余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时,文化与利益这两大要素在不同时期内的此消彼长似乎已成为了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一条主线。
从文人收藏到艺术品投资
2008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重要年份,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艺术圈中的共识,同样也是本次艺术对话经济论坛中多次被提及的一个时间点。在人民大学金融所所长黄隽看来,2008年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关节点。在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而3000美元恰好是衡量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移的关键节点。随后伴随着09年的经济强刺激和货币超发,中国艺术品市场一路高歌到了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艺术品市场,而且市场份额占到了30%,远远超出了当时市场人士与政府的想象。
正是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次几乎所有人都未能想象到的急速膨胀,给接下来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带来了几年的活跃期。黄隽说: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艺术品发展过程中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活跃,包括艺术品指数、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金融私募都发了很多,而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因此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这种巨大的变化首先便体现艺术品市场的买家主体上。黄隽认为,在这几年中,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买家逐步从文人藏家转化为艺术品投资者。如果说前十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一种以文人藏家为主的市场,现在则变成一种投资的市场。市场的买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而在黄隽看来,这种巨大的变化似乎给2008年到2011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造成了一种催化剂效应,买家在追求快钱的同时,艺术品逐渐退化成为了资产和财富的投资工具。她说:目前艺术品的主要买家实际上是企业家和艺术品基金,这样就使原来对于文化产品的喜爱,包括一种精神上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淡化,投资价值变得越来越突出。
暴利时代的结束
急速发展变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再次遭遇了巨变,进入了所谓的调整期。在许多专家眼中,2012年的调整虽然给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火爆降了温,但似乎更合适的说法是回归理性。
黄隽认为,在2012年以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其实是源于投机的。她说:2009年以后货币超发,大量资金推动了市场的投机性,所以当时中国艺术品产品的创新远远超过了国外,所以中国艺术品市场才这么活跃。但是在这个活跃过程中大家都是想投机,而不是说真正从艺术品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东西。
北京苏富比拍卖总经理温桂华坦言,2012年的调整正是标志着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暴利时代的结束,也为市场中的买家提供一个重新思考、冷静的机会。她说:中国艺术品这些年是价格属于跳跃式的发展,现在暴利时代结束了,对于艺术品的评估价值怎么判断,怎么去买,买家和藏家会有重新的考虑。
对此,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秘书长徐永斌认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期逐渐褪去的今天,涉足艺术品交易的藏家与投资者应当重拾艺术品市场在暴利时代失去的文化属性。他说:在今天将艺术品作为资产对待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培养收藏家的心态和综合素质。
重拾艺术品交易中的文化属性
进入2013年,从春拍开始,各种关于艺术品交易市场回暖的消息此起彼伏。在经历了暴利时代与调整期后,今天的人们似乎更愿意将2013年种种拍卖数据的小幅上涨称作市场回暖。而在本次论坛中各位专家的口中,在回暖期重拾艺术品交易中的文化属性也已经成为共识。
在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看来,投资艺术品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基金投入,大家太看重艺术品价格值多少钱,涨多少钱了。所以大家关注的是财富数据,很多艺术品基金都失败在这个方面。在刘尚勇看来,所谓投资艺术品,投的不应该是艺术品本身,而是关于艺术品定价的话语权。世界上真正好的艺术品投资人投的都是话语权,未来的定价权在他的手里,才叫投资成功。
而黄隽则认为,在当下艺术品市场中的投资似乎更需要一种纯粹欣赏艺术品的心态。实际上,大量的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投资,你必须要喜欢艺术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财务的回报是一方面,但并不是说财务回报是唯一的。即使说我赔了,我很喜欢这个东西,放在家里也无所谓。得有这样一种慢生活的、欣赏的心态。这样进入艺术品市场的状态应该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