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传统文学向网络文学张开怀抱
网络文学到底是不是文学?曾几何时,这还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抵触与不信任横亘在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两者大有水火不相容、老死不相往来之势。日前,华语文学网在上海作家协会大厅宣布上线运营。紧接着,在同样的地方,上海网络作家协会宣告成立,首批吸纳75名会员。
变化显而易见。面对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界正在变得更开放更包容。而各地网络作协和网络文学工作委员会纷纷成立,将网络作家揽入旗下,也意味着网络文学正在进入主流文学的话语体系。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亲密接触
从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让中国网民初次体验网络文学,到资本大规模介入生成一个年产值超过40亿元的产业,再到网络文学以通俗文学的姿态进入作协16年的发展历程中,网络文学在野蛮生长中渐渐成熟,在文学、市场价值中一步步找到平衡。面对网络化的生存空间,传统文学也在不断调适自我,借鉴创作和传播方式,获取新的灵感。
金宇澄的《繁花》或许是近年来最成功的一部从线上到线下的文学作品。作为上海沪语背景的传统文学作品,《繁花》最早却是在弄堂网一章一章发表的,作者用现代流行的网络小说写作方式,讲述一段表现上海风土人情的弄堂故事。金宇澄坦言,之所以逐章在网络上写作,与弄堂网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论坛里聚集了一批会讲上海话,喜欢研究老上海文化的人。金宇澄说:论坛也就三四百人,看我写东西的五六十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像街坊一样亲切。读者给他的意见,使他得以跳脱自己的思维束缚,仿佛摸着读者的脉搏创作,互动中能够激发起自己的写作动力,也由此成就了一个在网络上连载发表的传统文学作品的特别案例。
在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平看来,《繁花》可以算是网络文学,但与主流的类型化网络文学风格又完全不同,所以传统文学不必与网络文学竞争,而应该把握传播经典文学的核心。
回归文学创作应有的规律
越来越多的写作者、研究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也认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应抛开门户之见,尽情拥抱。
曾经,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充斥着黄色、暴力的小说披上文学外衣,占据了许多文学网站的首页。过度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的倾向,以及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缺失,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人才资质缺乏统一认证,网络作家之间缺乏交流,版权缺乏有效保护等问题,在中国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初级阶段集中暴露。而沉淀之后,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家沉下心来,静下气来,希望通过写作回归文学创作应有的规律。
在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邱文友的眼中,上海网络作协的成立,标志着主流文学界正在用开放的胸怀吸纳新元素,从中也可看出政府对于网络文学行业的高度认可和重视。盛大文学今后将全力配合上海网络作协所有的工作,共同建立一个健康优质的网络文学创作和分发环境,不断提升网络文学作家和作品的质量,加强网络文学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力,促进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良性互动,将网络文学发展成为大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火车头。邱文友说。
《收获》应该是传统文学期刊中拥抱网络最积极的一个。其执行主编程永新介绍,《收获》分别由专人负责微博传播、微信传播、亚马逊平台合作和电子商铺销售,只要和网络有关系的,我们都会去研究。他说,《收获》也曾发表过一些网络作家的小说。网络文学当中虽然有不少立意不高、冗长杂乱的作品,但网络小说讲故事的能力也可以为严肃作家所借鉴。反过来,网络文学应该向传统文学经典学一学语言的讲究和精神高度的追求。
网络写作有望成为正式职业
眼下,上海是中国网络文学的重镇,不仅诞生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文学网站,还是全国凝聚网络文学作家最多的城市。如何让网络文学走得更远,让作家坚持得更久,是网络文学协会目前亟须考虑的问题。上海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当红网络写手骷髅精灵说,引领提升网络文学的品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障作者利益,这些都在网络作协的工作计划之内。
在上海网络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上,多位学者提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相互竞争、互为补充,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态。在不同文学样式的交融互动中,既有人文特征,又符合新媒体发展规律的网络文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崎嵘表示,随着网络作家协会的成立,网络作家将摆脱身份认同的尴尬,成为主流认可的真正作家。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说:我们希望网络写作变成一个正式职业。不管借助何种媒介进行写作和传播,坚持文学价值的追求,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这一点宗旨不会变。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