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文学经典阅读中实现人的审美解放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罗譞 时间:2014年07月14日 字体:

  为了培育和弘扬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大力倡导文学经典阅读。这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对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利用。经验告诉我们,人类以往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当下人们创造新文明的根源。抛弃已有的文明成果、丢掉根源,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根源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价值观是应付人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合适不合适,自然要看对于宇宙人生的观照和了解如何。而文学经典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那些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其中蕴含了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深广观照、真知灼见和赤忱之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并随着时代发展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文化珍品。因此,阅读文学经典,可以帮助人们启迪智慧与理性,培育情感与想象力,点燃理想与激情,潜移默化地提高文明素养和道德境界,从而有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对文学艺术的嗜好,乃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读者欣赏文学作品,完全不需要外在的强迫力量。文学经典可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学到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升了道德境界,树立起健康高尚的价值观。文学艺术的这种功能,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
  进一步说,文学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提升道德境界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获得审美体验、并在审美体验中感悟宇宙人生的本相或真谛的重要途径。读者在阅读文学经典时,不是要将它当作客体纳入已有的思想体系,而是要全身心投入其中,进入到一个完全舒展、自由与和谐的审美境与这个境界交流融会,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经典文学对宇宙人生的认知与表达有着极为深刻与独创的地方,它需要相当的思维水平和艺术素养才能被理解。因此,有些人认为,文学经典阅读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大多数人囿于思维水平和艺术素养的限制,无法阅读经典,也不必阅读经典。针对这种看法,笔者以为,文学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之所以能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里具有永恒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开放性的文本,它具备可以召唤读者入乎其内的空白结构。古人曰:道不远人。文学经典不会拒绝任何一个读者对它的阅读接受,它欢迎具有不同气质个性、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思想观点、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的读者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只不过不同的读者解读的结果有高下、深浅、多少之别而已。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对于《楚辞》这样的文学经典,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进一步说,读者的思维水平和欣赏能力的高低,与阅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艺术对象培养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随着文学经典阅读习惯的养成,普通的读者也会逐渐提升其思维水平和欣赏能力,成为优秀的读者,从而进一步深入领会和发掘经典文学的精髓和奥妙,读者的境界亦由此而得以提升。
  关于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中西方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例如,3000多年以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就说过,君子人格的养成,从始到终都离不开文艺经典的熏陶与启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游于艺。蔡元培在《美育》一文中,明确指出了以文艺为手段对国民进行美育,可以起到使人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的巨大作用。并且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因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以培养国民健全的人格。蔡元培还将文学艺术与科学作了比较,认为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索无聊的状态,因为专治科学,太偏于概念,太偏于分析,太偏于机械的作用了。在蔡元培看来,一个人如果抱了这样机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不但对于自己竟无生趣,对于社会毫无爱情;就是对于所治的科学,也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决没有创造的精神。由此,他主张,为了防止这种流弊,就要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在治科学以外,兼治文学艺术。蔡元培的这些精辟的论断,对于我们当下倡导文学经典阅读,以培育和弘扬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西方,早在古希腊著名学者、思想家亚里斯多德那里就认识到,文艺欣赏有助于道德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建构。在他看来,理想人格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本能、情感、欲望之类心理功能既是人性中所固有的,就有要求满足的权利;给它们以适当的满足,对性格就会发生健康的影响。从这种伦理思想出发,他对诗和艺术进行了辩护:文艺满足人的一些自然要求,因而使人得到健康的发展,所以它对于社会是有益的。亚里斯多德对文艺功能的这一看法,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后2000多年的历史上,西方社会都极为重视通过文艺来修复人性、建构理想人格。马克思也极为重视通过文艺审美来实现人的解放。他认为,文艺不仅能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而且能穿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表象,直达生活的本质,使人超越有限的时空而在无限的时空中得到解放。马克思十分推崇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就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神与英雄的浪漫豪情,可以给他带来心灵的欢愉和激动。除了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马克思还热爱诗歌、戏剧,特别是莎士比亚、歌德等经典作家的作品。在他看来,这些文艺经典对历史和人性有极深的洞察,可以为人的解放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谈论文艺对人的审美解放作用时,是把它与人的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是审美解放的基础。马克思这一科学的论断,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民主政治建设也在逐步向前推进,审美解放已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文学经典阅读,以实现人的审美解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下一篇:经典诗文的全球视野[ 07-14 ]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