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百家论艺

  •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带火了一众演员,也带火了对唐朝文化、服饰、社会风俗的讨论,当然,还带火了原著作者马伯庸。 对文字,马伯庸仿佛有种奇特的能力,常常能将一个线索拓展为一整个小说世界。《长安十二时辰》小说的由来,…[详细]
  •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上海和南京两座城市有着密切的“文学双城”传统。7月6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世界文学和青年写作”在复旦大学举行。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与复…[详细]
  • 近日,低调上线的《长安十二时辰》在豆瓣拿下8.7分。网上关于该剧演员表演、剧情、服化道的讨论热火朝天。7月1日起,该剧以“付费内容”形式在北美地区上线,这也是国产剧“出海”后首次进入包月付费区,让国外观众感受“唐风古韵”。…[详细]
  • 十年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林兆华导演让我改编《白鹿原》,在北京人艺演出八年之后,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李宣院长告诉陕西人民,我们要让《白鹿原》回家!一年半以后,李宣院长又向我提出来,能不能把《平凡的世界》也改编成话剧?我们都知道…[详细]
  • 日前,笔者惊闻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先生驾鹤西去,年仅55岁。英年早逝实在令人伤痛,而他30多年来潜心钻研的摹印绝活如果没有传人,很可能就此失传,更是让人扼腕叹息。[详细]
  • 小说它除了故事结构人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甚至很表面的元素,就是要一种文学性的语言。什么叫文学性语言?就是你对现代汉语是有一种创造性的探索。其实语言就像钞票一样,用久了以后这个钞票会旧,会越来越难看。但完全用着新的…[详细]
  • “生活永远是新的。哪怕是小人物、平凡事,通过更深入的观察体认、更多维度的思考挖掘,一样能看出典型性和不平凡。而这典型性和不平凡,正预示着写作的新意。”读到作家范小青的自述时,不禁为她的勤勉和高产而深感钦佩。作为笔耕不辍…[详细]
  • 刘兰芳从艺60周年暨《岳飞传》播出40周年座谈会和专场演出不久前刚刚结束,今年75岁的刘兰芳随即奔赴山西参加另一项活动,5月29日回京短暂停歇两天,马上又要启程,后面还有一系列的演出,热爱她的老少粉丝们还在翘首企盼……[详细]
  • 好的音乐作品是词曲作家共同智慧与才华的结晶。去年底,与晓光合作的主要作曲家之一的施光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的称号,其主要作品为《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然,军功章里也有晓光的一半功劳。[详细]
  • 在很多人心中,古典音乐似乎曲高和寡,不太接地气。其实不然,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为重要的是音乐要回归生活,让尽可能多的人去认识它、拥有它、感受它——如何把古典音乐之美传递给大家,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共481张图片/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