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论艺
- 2017年12月25日梁鸿:断裂时代的“痛”与“爱”2017年12月18日,由单向空间、单读、单向街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正式拉开序幕。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的主题是“一代人正在到来”,本场演讲率先回应了这个主题,并从“青春”的角度,回顾这一代创作…[详细]
- 2017年12月18日守旧,还是博采新知——专家共论京派艺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京派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京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通过对京派的概念、源起、流变、宗旨、风格、交游、影响等问题的讨论,更明晰了京派作为一个绘画群体在20世纪中国画纷繁复杂的流变和发展…[详细]
- 2017年12月18日杨晓阳访谈录: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艺术跟中国整体的国学体系是统一的,它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对一个画面来说,开始是一张白纸,逐渐产生了物象,这个物象在完成了以后,表达的意思是在画外,这是一个高境界。美术作为一个表达精神的载体,初步是以形写神的,…[详细]
- 2017年12月11日诚意的文艺评论要在新媒体及时发声谢士杰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大三学生。今年暑期,他独自走访了四川南充、绵阳、德阳、内江、自贡、泸州、乐山等地的8家剧团。一个突出感受是,剧团好不容易排了一个戏,也演了几场,但到底质量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本糊涂账…[详细]
- 2017年12月04日于志新:用黑白呈现,是我的艺术情结一张张黑白泛黄的照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段段深邃久远的记忆,斑斓了时光,蹉跎了岁月。翻开《中国图片》期刊社原总编、高级记者于志新的画册《消逝的影像》,浓浓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经典自然的黑白镜头下,是北京胡同里持网…[详细]
- 2017年11月27日“北京新民歌”:“京腔京韵”的新味道北京民歌究竟是什么?长期进行民歌研究的陈树林试着为北京民歌下了定义:“北京民歌是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的山歌、劳动号子、小调、花会歌曲、儿歌、风俗歌、叫卖调等歌种的统称。”陈树林认为,北京民歌都是人民自己创作的,它们涵盖了…[详细]
- 2017年11月20日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中国IP产业报告》,中国IP影响力排名前100位,网络小说就占了61部。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详细]
- 2017年11月20日戏曲文物与中国戏曲史的建构戏曲文物是指与戏曲有关的遗物与遗迹。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文物来研究戏曲,从曲学的角度审视文物,是戏曲学与文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戏曲文物大致有几大类型,包括戏台、碑刻、戏曲雕塑、戏画、舞台题记、服饰道具与乐…[详细]
- 2017年10月27日探索历史文脉与艺术规律是一生的功课——访中…“人问以何为业?答曰:周一至周五糟蹋稿纸,周六、周日糟蹋宣纸,仅此而已。 ”刘曦林退休前有此说法。提起刘曦林,大家便会想到这个喜欢自嘲、风趣幽默的老夫子。刘曦林平素以美术史论闻世,几部力作就足以安身立命。不过,自从201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