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学经典

  •  古人云“画以载道”“无德不成画”“作画先做人”。其实绘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建立在工具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以物象及人类个性的表现为目的,为物质性绘画,属于一种生活技艺或工具;一类建立在某种思想理念的基础上,主要是对…[详细]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乐对中华民族的标识意义从唐代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的如是言中清晰可见。“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详细]
  • 400年前,与莎士比亚同时出现并且同为剧坛巨匠的汤显祖曾指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这句话既是他的文学主张,也是他对戏曲创作规律的概括。在汤显祖看来,“意”是置于首位的。后来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正与此一脉相承。…[详细]
  • 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详细]
  • 秋是大自然的季节,是文人的心品,是儿童的欢娱,是笔墨纵横间的旷达,也是萧疏清雅里的别致。在对秋的渲染中,最赏心悦目的一幅画,便是明人蓝瑛的《白云红树图》。此图传承“晋唐样式”,积色勾染,可谓明清之际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详细]
  •  今天,“日常生活美学”成为一个热词。在中国,这些见解似乎古已有之。我们曾遥想三国人物,追慕魏晋风度,梦回盛唐,依据《清明上河图》去体察当年汴京开封的都市风情。我们也习惯于欣赏生活中的美言美行、美情美景、美色美味。正是…[详细]
  • 时至秋季,天地肃杀,对于农民来说,秋天代表着收获的喜悦,而对于内心纤细敏感的文人来说,看到落叶归根,北雁南飞便从心中产生一种由盛转衰的悲凉之感,这种悲凉之感郁结于心,便只能通过吟诗造句来进行排遣。[详细]
  • 关山月一生的艺术创作总是与时代相共振。从上述抗战时期的抗战主题画创作,民族文化复兴思潮中的西北写生之作,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新开发的公路》(1954年)、《山村跃进图》(1957年)、《向海洋宣战》(1960年)、《绿色长城》(1973年)…[详细]
  • 文学的生活化,是指文学创作不仅出于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作为社会生活行为而存在,创作目的直接指向现实生活,而不是文学自身。文学社会学认为:一个文学作品,当它具有了某种声誉,因而有了一定的价格时,也就具有了交换价值,其…[详细]
  • 今年是程乙本《红楼梦》诞生225周年,亚东标点本问世90周年,也是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公映30周年。理想国推出绝版多年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台湾桂冠版《红楼梦》,以此邀约我们思考:为什么说程乙本是最适合普通群众阅读的普及…[详细]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共245张图片/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