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学经典

  • 过往听起来似乎“老气横秋”的剪纸、刺绣、木雕、泥塑、面塑等传统民间工艺,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崭新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在展览的“工艺美术区” , 80余件民间工艺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创作者为传统手工艺赋予的“当代审美”和“时代精神…[详细]
  • 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国风美食”“国风庙会”“汉服游园”等活动火爆一时,引发国内外广大网友点赞。国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近年来在大批年轻人中备受推崇。 与国风相关的文化消…[详细]
  • 事实上,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论语》也经常被提及。圣德太子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在公元7世纪初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都借鉴了《论语》中的思想。[详细]
  • 延续了前两季新颖的电视语言、创新的解读方法,第三季仍是每集5分钟的体量,让珍贵的馆藏文物从博物馆走到公众身边,以邻家朋友的姿态、平和近人的风格讲述历史故事,片子厚重严谨又有审美情趣。[详细]
  • 清初帖学书风衰败,书家将之归咎于法帖反复翻模失真,迫使书家将法帖与汉碑参照以究诘笔法,取法汉隶被视为振兴书法的关键。[详细]
  • 魏晋风度,若无深情,终究是纸上凉薄。 深情,是魏晋风度的温度,也是书法的内在精神,“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诚哉斯言!王献之的《中秋帖》,一笔而成,恣意挥洒,气势如龙,连绵飞舞,是东晋草书的巅峰之作,历来为世所…[详细]
  •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说:“说者谓右军喜鹅,意在取其转项,如人执笔转腕以结字。故世之人多谓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善书者所以亦能善画,是因为王羲之通过悉心观察鹅的转项,体会书写时运腕的诀窍,从而…[详细]
  •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赠内》,写于他与杨虞卿的从妹杨氏结婚之时。如叙家常般的要求杨氏与自己一道谨记祖上遗训,同甘共苦,保持清白家风。[详细]
  • 进入20世纪,中国译者与西方汉学家共同成为典籍西译主体的新局面,既为中国文化西传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和导向性,亦带来诸多亟须反思的问题。《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书系》(下文简称《书系》)是新世纪中国学界首度系统地…[详细]
  • 在中国诗歌史上,《诗经》是四言诗的开山经典,汉魏五言诗是五言诗的开山经典,其历史地位都是后来者难以比拟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经典出现在主流史述中,都很大程度地远离了其原初形态,而呈现为被重塑过的经典化形态。[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共245张图片/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