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理论学术

  • 初秋的北京,被“秋老虎”的闷热所笼罩,对于过去相对温和的夏天来说,算是迟来的“火辣”。8月12日,在天安门广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喜庆气氛渲染下,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国博分展区推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详细]
  • “微公民”看似在个体审美表达中倡导个人化,但实乃只是一种“伪个人主义”而已,个体化的取向仍是对大众普遍趣味的认同与屈从。更深层来观之,当人人都开始审美参与与审美创生的时候,他们在提升生活之审美品质的同时,也就是投入到了…[详细]
  • 黄向坚观金沙江口波涛汹涌、巉崖陡壁,龚贤徜徉于溪山烟树的萧瑟意境,石涛“独上清凉台”,感受“可怜春色静南州”,王翚观览沧浪亭,“小山聚翳于荒烟蔓草间,人迹罕至”的景象,与今日迥然不同。不同的山水实景、不同的观赏感受,汇…[详细]
  • 名家老艺人是承载戏曲传统的最鲜活的力量,忽视他们是对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戏曲传承的不负责任。师徒制一直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得以承袭和发扬的重要方式,京剧的王瑶青和四大名旦、晋剧的李月仙和谢涛、秦腔的马兰鱼…[详细]
  • “传统”是把人的过去和现在联系连接起来的那些社会因素和方式,认识传统必须以“现在”为坐标。一说起“传统”,通俗的理解都是把它当成“过去的东西”,以为只是过去有的才叫传统。其实,这是一种在形式化操作中形成的非常肤浅的印象…[详细]
  • 在日前举行的一次曲艺新人新作展演上,著名曲艺作家崔立君提出了当下曲艺创作中存在的一个新问题。他表示,互联网时代,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丰富,速度也更快了,如果现实题材的曲艺作品还只是停留在基本信息的传递层面,不能让观众在…[详细]
  • 避免因人设戏;避免因奖设戏;避免因钱设戏。新观众看河北梆子没有所谓的“新”与“旧”之别,也没有所谓的唱腔流派之分,他们看的是故事是否符合现代思维逻辑,舞台呈现是否精彩,演员表演是否美轮美奂,需要文本、舞美、表演共同合力。[详细]
  • 日前在京上演的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制作、新疆麦盖提刀郎艺术团80余位演员出演的大型歌舞诗《永恒的刀郎》,让都市观众领略了“刀郎艺术”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详细]
  • 信息化时代,一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计算不再与计算机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经受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冲击与考验。有观点认为,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笔墨纸砚这种…[详细]
  •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厚厚的书稿,是老友刘守华先生对一个题为“求好运”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30年的追寻史。书稿中收入了他本人和好几位世界知名学者同行就这个故事(类型)所撰写的研究阐释文章以及在中…[详细]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共349张图片/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