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结业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研修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学员近日圆满完成了在鲁迅文学院的各项学习任务,顺利结业。5月18日,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文学评论班)结业典礼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出席结业典礼,并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吉狄马加在本届高研班总结讲话中说,“鲁二六”是鲁迅文学院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背景下于今年举办的第一个高研班,是被寄予殷切希望的文学评论高研班,也是办学历史上学员平均学历最高的一个高研班。文学评论特殊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决定了文学评论家必须成为文学的“风向标”,灵敏地感知时代风向,迅捷地把握社会动态,弘扬真善美,凝聚正能量,为文学立传,促创作繁荣,这是文学评论家的责任所在。希望学员们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正确的文学评论观;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为时代、为民族筛选推介更多精品力作;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文学评论的营养;坚守崇高的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塑造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期盼着大家以这次集中学习培训为契机,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在未来的文学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加有力。
孙书文、普布昌居、项静、周明全等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先后发言,回顾两个月来各自的学习收获,畅谈分享参加本届高研班的体会和对文学评论的理解,表达了对离别鲁院的不舍之情以及今后继续做好文学评论的决心和信心。他们谈到,批评对于当代文学的创作如何有效回应,如何既不依附于它所讨论的艺术、又能建立在整个文学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按照一种特定的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评论家如何能始终保持批评的活力和热情,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告别鲁院之际,让人愈加强烈地感受到“责任”二字的分量。通过文学评论把汉语的张力激活,通过评论展示、激发、丰富汉字的美感,才能推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因此文学评论事业可谓任重道远。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一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应当在相互砥砺中共同发展。好的批评家应当是一个独立、坚实、自主、有能量的个体,面对作品,要有足够的谦虚和自尊,也要坚守道德的底线,不向媚俗低头,不忘在现场发声。
据介绍,为办好本届高研班,鲁迅文学院结合文学评论实际,在各方面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调整,以突出时代性、精品性、综合性和实效性。两个月里,鲁迅文学院分两次专门组织学员学习研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每位学员都就学习讲话精神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程设置上,本届高研班适当调整文学课、文化课和国情时政课的比例,旨在解决学员创作上最迫切的问题,完善学员的知识结构,为学员提供看待当下社会问题的最新视角。20余次由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带来的精品课程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军事、文学等各个方面。本届高研班举办了4次学院层面的研讨会,学员自发开展了10次文学沙龙,就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学术理论展开充分的交流。本届高研班还精心组织安排了学员赴陕西延安、西安等地的两次社会实践活动,突出革命传统、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独特的见闻感受和强烈的情感体验给学员们带来了灵魂的震撼和精神的奋发。诗歌朗诵会、北京文学地理观摩、联欢会等文化活动,增进了学员们之间的友谊。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学员们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在全国多家文学报刊上发表,不少学员的作品获得了多种奖项。作为本届高研班学习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初拟名为《文学评论的使命与担当》的论文集也即将出版。
出席结业典礼的还有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一鸣、副院长王璇等。结业典礼由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