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铁凝:与民族共命运 与人民同呼吸
70年前,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中国人民在经历十四年的苦难、战斗和牺牲之后,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山河重光的日子,从此永载史册,昭示着中华民族对正义、和平与人民的庄严信念。刚刚过去的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这一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表达了中华民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无论在电视机前,还是身在广场,每一个中国人都强烈地感觉到把我们从根本上、从血液里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我们从前辈们气壮山河的业绩中,深刻地体认到我们共同的命运和坚定不移的方向。
在这样的时刻,全体中国人民都在向老兵庄严致敬。今天,首都文学界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先要向以笔为枪的老兵们致敬。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与人民战斗在一起的前辈作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参加过抗战的文学界的老战士、老作家表示最深切的祝福!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更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时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回顾这段悲壮辉煌的历史,我们骄傲地看到,中国的作家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国的文学始终表达着民族的心声。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在举办“抗战中的文学”展览,看完这个展览,我们都会强烈地感到,在这里,文学是血泪和悲怆,是怒吼和战叫,是土地和自由,是不屈的意志和不灭的精神,是民族新生的号角。文学不是历史的脚注,它就是创造历史的壮阔斗争的一部分,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精神武器。那个时代的文学,由此获得了永不磨灭的荣光。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的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不论是解放区、根据地的作家还是国统区、沦陷区的作家,不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作为时代号角,反映现实的文学艺术,更其不能例外地要为祖国的抗战服务”,这成为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共同信念。他们满怀对祖国母亲的深情,满怀对独立与自由、和平与光明的向往,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小说、诗歌、散文、歌词、特写、报告文学、戏剧,有力地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艾青在《火把》一诗中所写的:“我们来了/举着火把/高呼着/用霹雳的巨响/惊醒沉睡的世界。”从松花江上到太行山上,从咆哮的黄河到四世同堂的北平,当时和后世的人们从文学中听到了时代精神的鼓荡,感受到全民族以至每个人的觉醒和奋起。
抗战中的文学是人民的文学。“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文学从来没有像在抗战中那样,深入到街头、田间和战壕,深入到最广大民众的心头。“文艺必须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成为几乎所有作家发自内心的共同追求。在那如火如荼的年代,在国难深重的关头,对作家们来说,文学“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而是“射向敌人的子弹”,“是捧向人民的鲜花”。抗战中作家们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的再认识,对文学的人民性的体认,对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所做的卓越探索,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道路。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科学地总结了五四以来,特别是抗战以来革命和进步文艺事业的丰富经验,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讲话》精神鼓舞下,广大作家更加自觉地走向民众,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印,他们由此获得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也由此抵达了文学的高贵与不朽。几十年后,孙犁先生回首往事,无限感慨:“皇天后土,我们那时不是为了追求衣食,也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才工作的。”“那是艰难困苦的青春,风雨跋涉的青春,但也是曾经有所作为,激励奋发的青春。”这些衣衫褴褛然而精神高昂的人们,在民族的兴亡、人民的悲欢中获得力量,他们的文学是与祖国同在的文学。今天,重读这些融入了作家的激情与行动、凝结着作家的生命温度的作品,我们为我们的前辈有如此无愧于时代的巨大建树而自豪。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军事和政治的胜利,也是民族精神的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中的文学就是抗战精神的丰碑,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记忆中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和道路。硝烟散尽,时光流逝,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永远不会忘记用他们的笔高举着民族精神旗帜的作家。当我们在这里纪念70年前的伟大胜利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感到沉重的责任和使命,70年过去,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依然像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抗战还远没有写完,抗战的文学如同群山连绵,一直有更高的一座山在召唤着我们。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剧变,但正是在这种剧变中,伟大的抗战精神如同一面永世长新的镜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是如何走来的,我们必须向哪里走去。抗日战争是伟大的中国故事,是壮丽的民族史诗,中国的作家负有神圣的责任,让这史诗不断生长,长久流传,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钙与铁,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生生不息。
同志们,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历史重大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现在,中华民族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抗日战争中的无数先烈梦寐以求、牺牲奉献的伟大理想正在我们的前方展开,中国广大作家必将继承和发扬抗战文学的光荣传统,与民族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以我们的笔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高举理想的旗帜,弘扬中国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本文系作者2015年9月6日在首都文学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