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城市刷出文化产业“存在感”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 作者:曲晓燕 时间:2017年03月09日 字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黑龙江七台河与新疆霍尔果斯是两个从未涉足且名字也很陌生的小城。不过,这两个边陲小城最近都挺“热闹”:前者刚刚举行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冰雪文化盛会,论坛上业界大腕纵论冰雪文化推动小城发展,赛场上中俄两国运动员比拼冰雪运动项目;后者虽是新疆的口岸小城,但观众熟悉的演员王凯、刘涛等的工作室公司注册地都在那儿。

文化产业,正成为这两个边陲小城刷出“存在感”的利器。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进入1月以来,随着各地“两会”的陆续召开,不少地市级城市交出了年度文化答卷,很多地方文化产业新闻集中在这一时间段发布。在这些新闻中可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如同上述两个边陲小城一样,正在通过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刷出属于自己的“存在感”。与此同时,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存在感”今后会越来越多。那么,文化产业的业态、模式、要素是否存在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传导的机制,以及由此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很值得思考。

“由大及小”的传导

作为一个资本、智力、创意,甚至包括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容易在大城市发端和聚集。从上世纪末文化产业在我国发端之初,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时至今日,这4座城市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

但是,在文化产业从概念普及到目前已具备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础的过程中,虽然一线大型城市仍然是发展的焦点所在,但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有一个“由大及小”的扩散过程,中小城市、乡镇甚至偏远山区,不仅文化产业已经发端,而且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最有力的数据证明就是,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规模虽然还不及东部地区,但其年增速已经连续几年超过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然首先是因为精神文化需求的普遍存在,任何地方都具备文化消费市场,而只要有市场的地方,文化产业就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而另一方面,在一线大型城市发端的文化产业经过发展初期的高速增长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成本上升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业务扩张带来的发展压力。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文化产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生产要素从中心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的传导过程。

“小”的美好

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遇到发展顽疾的今天,规模更小的城市虽然发展所需要素并不密集,但文化资源富集、生态条件较好、成本较低也构成了其独特的优势。

与大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更多强调资金、创意等不同,特色往往是小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首选,这当然是因为小城市具有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观察各地在“两会”期间交出的文化答卷可以发现,剪纸、乐器、风筝、年画等逐渐成为当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突破口,甚至很多涉及吃、穿、住、行的产品也有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潜力。

生态条件良好也是很多小城市发展产业的优势所在。在大城市环境条件恶化的今天,很多创意、设计行业的自由从业者,早就把选择工作室的目光“寄情于山水之间”,当这样的个人选择渐成趋势,也就为很多小城市带来了智力、创意上的资源。

此外,与大城市日渐高昂的人工、土地成本相比,小城市在这方面的成本优势也非常明显。近年来,已经有很多文化企业将生产创作基地从大城市搬出,不仅自身成本有所降低,同时也为迁入地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为相应区域内的小城市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

对于小城市承接由大城市扩散而来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教授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结合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小而美”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第二种是与大城市的文化产业链形成分工合作,承担其中在大城市成本比较高昂而在小城市成本较低的生产环节;第三种是做大城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卫星园区,利用小城市土地和商业成本较低的优势,与既有的集聚区品牌进行互动。

切莫重蹈覆辙

虽然不同规模的城市有各自的产业发展优缺点,但就产业发展格局而言,最好是利用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而对于在发展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的我国文化产业而言,在小城市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时,要防止走弯路。

比如,过分依赖政策驱动的问题。观察地方文化产业新闻可以发现,提供优惠政策依然是很多地方文化产业园区吸引文化企业的单一手段,过分依赖优惠政策而不是突出自身特色,难保曾经出现的“候鸟企业”现象不再出现,这对小城市来说不一定能承担得起。

再比如,贪大求全的问题。很多小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不顾当地消费市场体量和特点,而盲目追求和大城市一样的产业规模,项目“盘子”很大,然而更多的是“讲故事”,并没有资源、环境条件的支撑,最终难免成为烂尾工程。

对此,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庹祖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线城市有更好的创意环境,特别是适宜高端人才居留和创业创新的条件,这种综合优势不是其他城市单纯的优惠产业政策能够替代的。因此,小城市在推进产业发展时要转变思路,主要开发文化产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如主题公园、电影院线、电子竞技与数字娱乐体验馆、特色文化旅游等,只要定位准确,不盲目追求所谓“高大上”,小城市也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