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乡愁文丛》首发式暨散文作品朗诵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时间:2017年07月07日 字体:

活动现场

2017年6月24日,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总策划,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西省作家协会、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等联合主办,贾平凹读书社、北京爱力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共同承办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之五十二——《乡愁文丛》首发式暨散文作品朗诵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志,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海春,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冯秋子,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剑冰,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葛水平等200余专家学者参加活动。活动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莉主持。

活动现场,大象出版社和《乡愁文丛》的5位作家分别向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散文学学会、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北京爱力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津薇电台公益赠送了《乡愁文丛》。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海春向大象出版社颁发了收藏证书。

“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自2015年4月12日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成功举办了51场。活动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兰州等十多个城市,总受益人群达百万人,为推动陕西全民阅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元月,“贾平凹邀您共读书”荣获2016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二等奖,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也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省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

嘉宾共话“乡愁”

“此心安处是吾乡”

“乡愁”始终是人们内心深处一个难以割舍的话题。随着祖祖辈辈的亲人渐渐老去,故乡情节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由大象出版社出的《乡愁文丛》汇集了作家们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是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刻记号。

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表示,“乡愁”是我们每个人共有的生活经历,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地迁徙,不断地谋生,寻找自己生存的位置,这个寻找就造成了自己与家乡的距离,这个距离背后是我们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这个眷恋背后是我们对与母亲、对自己儿时生活的一种怀念。这套丛书是作家写出的我们中国人一种共同的情感,希望读者在读这套书的时候能唤起自己对儿时的回忆。

葛水平在发言中谈到,写作的人,他所有的文字,都携带着故乡的生命密码,不管有多大的荣誉,他背后都有山阔水长的背景,那就是他自己的故乡,只有故乡让你心智健全,幸福绵长。

写作是对土地的一种忠诚

谈到乡愁,使作家冯秋子难以忘怀的是家乡内蒙古。“我因为那片土地而有力量去生活,有力量去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有力量去思考,有力量去表达,并且有勇气去担待更多的事情,都是因为我理解到的我的土地给予我的教育,给我一定量的能够支撑我继续往前的这样一种力气,给予我的对于新的存在的继续发现和探讨,有了内蒙古家乡给我的思维方向,我会继续思考更广阔的领域”。

对于作家刘庆邦来说,乡愁是母亲。是对母亲的承诺,是母亲的坟墓,是老家的房子,是房子前的石榴树。刘庆邦谈到,多年来写了不少的关于家乡的文章,但是比较零散,《乡愁文丛》的出版正是这些散文的归纳与整合,是很好的时机。

“乡愁”是那个让你疼痛的地方

红孩认为,“乡愁”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概念,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概念。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区域,这是你的此地,此岸,我们还有一个彼岸,其实我们的乡愁更多的是彼岸,这个彼岸是你心里的东西,是你情感的东西,是我们精神上的东西。如果你写了麦浪、牛羊、草地、碾盘…… 就认为这是乡愁的话,我认为这仅仅是一小部分,是不够的。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理解的真正的乡愁,我觉得“乡愁”是留在我们作家笔下的,是留在我们心里的,为我们不断记忆的,使我们疼痛的那个地方,是埋葬我们亲人的那个地方,这才叫做“乡愁”。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