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文章来源: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作者:刘庆路 周滕 时间:2017年09月01日 字体:

新安煤业公司4000余名职工中,263人具有技师以上资格,涵盖三十多个工种,96人被该公司评聘为首席技师或金蓝领,其中3人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他们凭借着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精神,在一线岗位上练就了一身令人叫绝的技术,更是凭借一手“独门秘籍”,从普通工人成为闻名矿区的“工匠”。

这些工匠是怎样炼成的?在他们的身上又有哪些和普通职工不同的特征和气质?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深入新安煤业公司一探究竟。

搭建练本领的平台

侯广猛是综采预备队的一名井下电钳工。2014年,年仅25岁的他在技能大赛中凭借娴熟的井下电气维修技术,在高手云集的电钳工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当年和师傅郑鸿飞一起被评聘为金蓝领。

“我最喜欢参加技术比武。无论你是大师傅还是小徒弟,无论你参加工作时间长还是短,大家都用同一标准同台竞技、公平较量,业务熟练程度、本领高低一眼就能看出来。”侯广猛说。

据了解,为了让职工立足岗位练技术。该公司遵循“短小,动态,全员,经常,特色,实效”的12字原则,建立技术比武常态化机制,并设置采煤、掘进、机电、通防、地测、选煤等11个专业、近50个工种的比武。突出专业自设擂台、自定项目、自行组织,重点以小练兵、小竞赛为主,开展灵活多样的技术比武活动,让职工在干中“练”,在“练”中干。获得技术比武年度前三名的选手不仅给予丰厚的现金奖励,还优先推荐评聘首席技师、“金蓝领”或担任班组长、工区管理人员,让他们既有面子又得实惠。

健全创名利的机制

“这是我们维修设备的启明电笔、佃军起子,都是以发明者、革新能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还有徐继龙技能大师工作室、刘念静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等以职工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真让人羡慕!”该公司新入职的青工种法晨表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该公司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培育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先后建立首席技师和金蓝领评聘机制、“双创”评选表彰机制、“新安工匠”培养选树机制,激励职工钻研技术、攻坚克难。一方面使徐继龙、郝召军、王玉柱、王启明等一批普通职工成长为“工匠”,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优化、改进科技成果认定奖励,通过首席技师、金蓝领等评聘机制,使一线岗位成长起来的工匠们名利双收。

“我们每年拿出200万元用来奖励取得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的职工。发明创新每季度上报一次,每半年评比表彰一次。一旦被公司评为创新奖,不但披红戴花上台领奖,还可以用个人的名字命名。”该公司总工程师李付海说。

发扬师带徒的传统

“这是我在师傅的指导下研究制作的回撤工作面时使用的移动组合滑道。把20毫米厚的铁板剪成长1.8米、宽0.2米大小的垫板,然后在垫板两端焊接50毫米高的工字钢头,使限位用的工字钢平面高出道面。不仅解决了以往回撤支架笨重的难题,还可以拆解分开运输,降低运输的难度和职工的劳动强度。”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综修车间大学生蔡成宇说。

新安煤业公司不仅注重培养有绝技绝活的大工匠们成长成才,更加注重后续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针对新上岗大学生、技校生和复退军人等不同的特点,制订“一对一”“多带一”的师带徒培养方案,根据徒弟的技能现状、师傅的专长以及要求达到的目标,制定教学培训计划。把师傅和徒弟的技术素质和工资收入挂钩考核,采取专业技术辅导与综合教育相结合、青工个人自学与统一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练兵相结合的“三结合”培训举措,努力把更多的青工培养成工匠。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从矿嫂到金牌月嫂[ 08-31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