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平凡走向卓越——记公司首届“大屯工匠”苏铝铝业职工王鹏

文章来源:中煤大屯公司苏铝铝业公司 作者:李忠伟 周杨 时间:2020年03月26日 字体:

累累硕果蕴藏着拳拳工匠之心。20多年扎根平凡岗位,王鹏刻苦钻研技能,不断提升自我,勇创不凡业绩。

2020年1月,在公司首届“大屯工匠”颁奖典礼现场,苏铝铝业职工王鹏手捧奖杯和鲜花,在“大屯工匠”的舞台上展示铝加工行业员工的风采。

刻苦学习的榜样

1996年,王鹏从徐州市技工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苏铝铝业,在铸轧车间从事维修工作。工作不久,王鹏很快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他坚持在实践中学习,遇到不清楚的事项和不明白的问题总是虚心向师傅和同事请教,并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自学之路。

他制定学习计划,每天班后坚持自学,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当别人在班后聚会聊天、喝酒打牌或悠哉悠哉地享受生活时,他却在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努力学习、不断充电,他不仅取得了大专学历、冷压延工高级工资格证书,还取得了很多人朝思暮想的技师资格证,实现了从一名技工到一名技师的华丽转身。

攻坚克难的标兵

“遇到难题不放过、多做检查多动手、解决问题思路宽、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王鹏在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一年盛夏,苏铝铝业铸轧车间燃油熔铝炉的供风系统出现了故障,如不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生产甚至导致停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班的维修人员从当晚8点忙碌到10点多,始终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故障问题。

晚上11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王鹏接到参加抢修的电话,他立即赶到工作现场,换上工作服就开始对相关环节再次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为了验证他的相关判断,就必须安排人员到熔铝炉炉台下检查,温度高、积尘多、光线差,一般情况下维修人员不愿进入这个地方。但想到故障点还没有找到,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王鹏毅然进入炉台下查找故障点。炉台下闷热难耐,他进去才几分钟就汗流浃背。为防止中暑,他只好反复多次进出炉台下,呼吸新鲜空气,吹吹凉风。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0多分钟后,第5次进入炉台下的王鹏终于在一个人员难以接近的隐蔽角落找到了故障点,又在当班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抢修任务。

技术攻关的先锋

王鹏不仅善于学习,而且能够做到学用结合、善于实践、善于总结,积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和具体工作。

他和同事发现铝铸轧板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板面经常存在“黑点线”问题,办法想了很多,但始终无法消除这一缺陷。为此,他花费大量时间潜心研究相关问题,多方求教,反复实践,最终设计制作了铸轧机专用的“辊面清洁器”,较好解决了产品的“黑点线”问题。由于该项技术成果实用性强,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被授予国家技术专利。

在铝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窝浪、单边浪、双合料条纹等质量缺陷,多年来始终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王鹏只要有时间就围着设备转,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渐渐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和基本方案。此后,他又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过程管控、改进操作方法、调整加工参数等方式,反复验证、尝试,最终确定了有效措施,消除了这一质量缺陷,大大稳定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成材率。其论文《铝箔板形窝浪缺陷原因与预防》在国家级刊物《轻合金加工技术》上发表。

为了解决“双合料”铝箔产品经涂布清漆后出现晶粒粗大等问题,王鹏开始了几个月废寝忘食的日子,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消除这项质量缺陷。直到问题原因找到了,“拦路虎”消除了,他才睡了个安稳的好觉。其相关论文《双合料条纹缺陷分析与改善》被《中国核心刊物数据库》收录。

改革创新的典范

在铝加工行业内,王鹏以独特的思维和视角,首次提出“空气湿度变化是引起油品变黑的主要因素”这一新观点,既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油品质量的问题,又为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证。

在铸轧机、箔轧机生产管控方面,他荣获了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在技术方面,他练就了一身绝活,创造了使用“单零箔”铝箔轧机进行“双零箔”生产的纪录,他研究的“低温轧制”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轧制油单耗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他主持构建所在车间的内部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2篇经济论文在中煤集团和大屯公司获奖;多项技术成果被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大卷容器箔成材率》《降低小卷容器箔退货率》等QC技术成果,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关于“消除油斑”的相关技术还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精心细心责任心,必会存于匠心;勤奋担当创新,必将独具匠心。王鹏20多年如一日扎根一线,在勤奋中成长、在担当中进步、在奋斗中坚守、在创新中传承,对“大屯工匠”做出了深刻的诠释。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