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融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应求变
融媒体时代,包括文学期刊在内的纸媒可谓进入“寒冬”。文学期刊除了积极寻求政府经济资助、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轻装上阵,以及能动开发各级文化资助项目等,要顺利度过瓶颈期,还需注重在三个方面着力。
追求“高地”效应
融媒体时代,文学期刊要在读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有“高地”意识,追求“高地”效应。文学期刊的“高地”效应就是追求内容的经典性、精品化,栏目搭配的最优化,内容与装帧风格的相对稳定,并具有承上启下的延续性特征。
各个门类的期刊都有自己的标志性“高地”。比如以选登中国各大媒体优秀小说为主要内容的《小说选刊》,以选登海内外优秀小小说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小小说选刊》等,都属于占据行业“高地”的文学期刊。找准自己的刊物定位,瞄准目标市场,以对特色的固守塑造标志性“高地”并坚守之,在融媒体时代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般来说,文学期刊吸引受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打“经典”牌,追求内容的精品意识。一般来说,期刊出版因为受时间限制,有时还因为要调配地域、题材、创作风格等,常常不能达到篇篇精品,这也给市场带来了可开发空间——适时推出年度精选本、双年选等,作为正刊的有益必要的补充。其二,打“系列”牌。文学期刊要积极对选题进行系列化、规模化、连续性、完整性开发,抱成“团”抢占市场。
服务优质客户源
尽管新媒体时代大众闲余时间被各种以娱乐休闲为主的新媒体瓜分,但仍有一部分人追求有价值的生活,期待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亮色。文学爱好者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即是其中一种,而如何让他们迅速实现有创作成绩、有高质量作品的理想,则是文学期刊深度开发智力资本的有益补充。
一方面手机的普及给网络教学提供了便捷条件,教学的无线化推进可以说给文学爱好者带来了时间成本的降低、资金的节省;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造成的学习便捷和学习内容鱼龙混杂的状况,需要作者增强鉴别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准,从而不被各种新媒体无效信息所淹没。便捷的条件与市场需求相碰撞,便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如《大观》《百花园》等期刊,纷纷开办各种形式的文学培训班,为文学期刊经营找到一个突破口。除了直接培训的收益外,对于期刊还有以下好处:
培育优质客户源。文学期刊要做好公众号等新媒体内容的推送,毕竟,微信公众号“永远在握”。媒体自带流量,可以轻松获客,但只有把用户从“弱关联”上升到“强关联”,才能实现由“用户导入”到“用户沉淀”的转变。
“标准化培育”带来新的声誉和客户。基于“高地”内容的期刊对文学爱好者进行“标准化培育”,其结果是给刊物带来优质作者资源和订户以及声誉。高质量内容作者的不断增多必然带来刊物质量和声誉的提升,二者互为因果,文学培训可以成为纸质文学期刊新的羽翼。
实现载体与价值扩容
为了推进文学期刊的媒体融合,纸媒首先要与作者进行全媒体版权授权签约,以免将来出现版权纠纷而处于被动。
纸媒的产品形态是一种固化的形态,一旦成形,唯一而永恒。而赋形于新媒体的新产品形态,诸如数字化期刊、微信公众号链接,以及基于纸媒的广播/朗读等有声类产品、动漫类产品、动画类产品、影视类产品等,都比单纯的文字“有声有色”,可以一次制作,无限次分享。这种新的产品无疑具有独特性,其传播也具有便捷性、爆破般的迅捷性等特点。
从纸媒到多种媒介共融共通,实现的是载体扩容,借助新的载体,进而实现价值扩容。因此,文学期刊要做好公众号内容推送,推行网络出版和网络经营。依托电脑、移动端等媒体,借助互联网而打造的公众号等是无形的,却有着非常强大的触角,可以探寻到无穷远处,及早介入,及早得益。
同时,积极寻求与新媒介的合作,使文学作品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抖音等软件的普遍使用使得微视频遍地开花,以“小”为特征的诗歌、散文、小小说等与新媒介过了一把“结合瘾”,只要内容有吸引力,传播效应明显,“流量经济”可期;与蜻蜓FM、喜马拉雅等广播电台以及影视、动漫、网游制作团队合作,把纸媒内容转化为音、视频内容,使听、看文学作品成为文学爱好者新的休闲娱乐常态,也可以为期刊内容打开多媒体传播渠道,实现内容的有效、快捷传播,从而实现价值的扩容。
(作者单位:郑州小小说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