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 2015年01月19日甲骨文:复活消逝的岁月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无数的文物古迹、故事传说,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国人的日常生活,到民族的精神深处,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深深印记——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融…[详细]
- 2015年01月16日《经学的瓦解》结语:为往圣继绝学民国十六年(西元1927年),康有为从上海移居青岛不久,离开了人世;民国二十一年(西元1932年),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学经六变,在四川与世长辞;民国二十五年(西元1936年),章太炎在苏州寓所去世;西元1953年,前清朴学殿军曹元弼,留着前清…[详细]
- 2015年01月15日翁也家何在 悠悠天地间庄子为宋国蒙人,在唐代之前已有定论,但是宋代以后,开始出现了不同说法,“楚蒙说”“梁蒙说”“齐蒙说”“鲁蒙说”相继出现。除了国属,争议更多的是庄子出生地。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各地对文化名人加倍重视,竞相挖掘这类文…[详细]
- 2015年01月13日心性修为之旅,禅文化的时代演绎一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流传千古;“非风也,非幡动,仁者心动”,更是被每一位接触过哲学知识的人们熟记于心。日前,为纪念中国佛教界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1300周年,弘扬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书法…[详细]
- 2015年01月12日《燕丹子》中的公羊学观念《隋书·经籍志》始有著录的小说《燕丹子》,以行刺秦王为题材,意在表现一群仁人志士当燕国国势迫急之际而展现出来的为信义而轻生死的精神力量。这一主题,是以公羊学的复仇观念作为其思想基础的。《春秋公羊传》成书于汉景帝之时,但…[详细]
- 2015年01月08日“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哲学智慧,在现代政府管理、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性化管理。《老子》四十九章云:“圣人无常心(或“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所谓圣人无常心,是说圣人无私无我无…[详细]
- 2015年01月05日话说“永远”:从孔子到老舍《辞海》《辞源》和所能见到的古代汉语词典,只收“永”,不收“永远”。凡是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永远”,但都只标注为副词。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可以知道,时至当今,“副词”一说已经不能统括所有的“永远”。从《论语》说起:“永…[详细]
- 2014年12月29日《周礼》对朱熹政治思想的影响朱熹主张以经学治世,认为士大夫精通经学义理的目的不仅在于修身,更应在于“变化风俗”“安人、安百姓”的切身政治实践。如他指出:“学者亦有当务。如孟子论今乐古乐,则与民同乐,乃乐之本,学者所当知也。”(《朱子语类》卷60)在他…[详细]